張遠生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當下教育領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以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高效學習知識的同時,在個人素養上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學教師針對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始終需要進行積極探索,進而使小學生能夠在學校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關鍵詞:新形勢;農村小學;文明禮儀;習慣培養
新形勢下培養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引起了各級學校的高度重視。并且教育領域尤其注重引導農村小學教師積極培養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但由于農村的教學條件存在較多的缺陷,因此教師應基于教學課堂創新培養策略,以推動小學生逐步對文明禮儀習慣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本篇文章主要圍繞農村小學教師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進行闡述。
一、農村文明禮儀教學及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必要性
文明禮儀習慣培養在學校教育中是尤其重要的一部分。文明禮儀習慣指的是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樹立一個正直的形象,在生活中形成熱愛環境、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樂于助人等優秀的品質。同時,對人有禮貌,行為舉止端莊即是禮儀的含義。那么,小學教師在校園生活中培養學生形成文明禮儀習慣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小學生在校園中要學的知識不僅是學科教材上的知識,同時還有做人的知識[1]。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即是引導他們做人的第一步,推動他們認識到文明禮儀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認識到文明的行為習慣、思想態度以及端莊有禮是一個人形象的體現,并且代表學校的形象、社會的形象、國家的形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則可促使小學生在形象上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教師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也可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上的質量得到提高,進而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語、文明行為。總而言之,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而言尤其重要,教師需要重視對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進行培養。
二、如何推動農村小學生形成文明禮儀習慣
(一)積極利用學習環境,推動學生認識文明禮儀
農村小學教師需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則應當積極利用學習環境,使他們對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并且在學習環境中逐步形成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意識。那么,農村小學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利用學習環境,進一步推動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呢?首先,教師應將文明禮儀習慣的知識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進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教學中認識到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以及對一個人的影響[2]。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提高學科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使他們能夠在享受學科知識的過程中自主地形成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思想。其次,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哪個環節都可增添文明禮儀習慣的微型小教學,在導入部分,教師則可播放關于文明禮儀習慣知識的卡通小視頻,進而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觀看視頻,深刻認識文明禮儀習慣。而在教學中教師則可基于教材內容,進一步拓展文明禮儀知識,使他們能夠在教學中逐步提高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積極性。
(二)開展文明禮儀活動,加強監督管理
校園應重視開展有關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活動,進而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有更深刻的認知,并在活動中有效實踐文明禮儀。同時,教師也應當加強監督管理,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首先,教師可在班級中開展班會,例如開展以“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為主題的班會,在班會的過程中,教師則可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進而在活動中實踐文明禮儀活動。教師作出相應的引導與調整則可使小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3]。除此之外,教師也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文明禮儀游戲。例如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扮演教師、醫生、警察等等角色,從而進一步推動他們認識到文明行為,并在游戲中通過教師的強調感受到文明禮儀對人的重要性。最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加強監督管理,例如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語,做文明行為,以及對學生的形態禮儀也應當做出相應的指導,進而使學生能夠在文明禮儀活動中以及教師的嚴格監督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那么,就該篇文章來看,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的方式主要有:首先,教師應當利用學習環境,推動學生認知文明禮儀;其次,則是在校園中積極開展文明禮儀活動,教師日常加強監督管理,則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形成文明禮儀習慣。
參考文獻:
[1]楊芷茜.小學禮儀教育的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馮小薇.小學生公民道德教育資源整合研究[D].廣州大學,2017.
[3]陳天才.文明禮儀教育與小學高年級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