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芳 包希哲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羽毛球不同技術動作教學中的作用。選擇廣州醫科大學羽毛球選項課2個班級共6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目標教學技術動作選擇正手發后場高遠球和正手擊后場高遠球,其中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共為期8周。實驗結果顯示實驗后與實驗前相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發后場高遠球、正手擊后場高遠球達標數量和技評得分都顯著增加;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正手發后場高原球達標數量和技評得分及正手擊后場高遠球達標數都顯著增加,而正手擊高遠球技評得分兩者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翻轉課堂教學對于較為簡單的羽毛球技術動作有明顯改善作用,而對于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作用不太明顯。
關鍵詞:翻轉課堂 ?羽毛球教學 ?技術動作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c)-0042-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ip Classes in Teaching of Badminton
HU Yongfang ?BAO Xizhe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role of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different technical moves of badminton. A total of 60 students in two classes of badminton elective class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arget teaching technique was to choose a forehand high back ball and a forehand high back b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experiment lasts for 8 week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goals and technical evaluation scores of forehand high back ball and forehand high back ball. The number of high-altitude balls in the forehand and the scores of technical reviews and the number of high-altitude balls in the forehan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ehand high-altitude balls. This shows that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effect on the simpler badminton technical movements, but it is not obvious on the more complicated technical movements.
Key Words: Flip classroom; Badminton teaching; Technical action
近年來,隨著羽毛球運動項目的大力推廣普及,羽毛球運動項目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最為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如何更好、更快地讓大學生掌握羽毛球技術動作要領及熟練應用成為教師教學的新挑戰。高校傳統羽毛球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以口述及現場指導的方式講解羽毛球技術動作要領和相關知識,這往往會造成學生很難迅速理解技術動作要點、課后難以復習導致容易遺忘等問題。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成為高校教師羽毛球教學改革的重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近年來備受高校師生喜愛。翻轉課堂是指“教師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堂外,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課堂內,是一種將學習的主動權由教師轉移給學生同時更加有助于師生間互動”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1]。國內有關翻轉課堂的研究大多是在英語和計算機等領域的應用,也主要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整體應用,鮮有有關體育課教學的研究及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不同技術動作難度教學的影響。針對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羽毛球不同技術動作難度間的應用,以期為羽毛球不同技術動作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實驗選取廣州醫科大學公共體育羽毛球選項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班(1個)和對照班(1個)各30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最后比較兩者教學模式的優劣。為保證教學實驗的一致性,在實驗前對2個班級學生進行基本技術檢測。
由表1可知,經獨立樣本t檢驗(P>0.05),實驗班和對照班羽毛球基本技術無顯著差異,2個班級基本一致,前側認為無差異。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方案
實驗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流程見圖1,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周期為期8周,在實驗過程中嚴格控制無關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后技術動作達標和動作掌握情況,全面分析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
1.2.2 實驗測試
正手發高遠球測試方法:測試者站在羽毛球左(右)發球區,使用正手發后場高遠球技術,向單打后發球線附近發球,左右各發5個。以球的落點為測試標準:發球落在對角單打邊線與后底線向前1m所組成的區域,記錄該區域的次數。
正手擊后場高遠球測試方法:由教師發球(球必須過中場),測試者站在右(左)場區雙打后罰球線外,左右各擊打5次。以球的落地為測試標準:球落在對角單打邊線與后底線向前1m所組成的區域,記錄該區域的次數。
1.2.3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見表2、表3、表4。
1.2.4 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均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數據統計后運用SPSS 18.0進行分析,通過樣本t檢驗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分析,若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有極顯著性差異。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由表5可知,為期8周的實驗教學發現,無論是正手發高遠球和正手擊高遠球的達標個數,還是兩者的技評得分,實驗組和對照組較實驗前比較都有大幅度提高,如正手發高遠球達標數實驗班由實驗前的3.23上升到8.37,技評得分也由5.38增長為8.82,而對照班達標數由3.07上升到7.19,技評得分由5.51上升到6.96。從實驗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實驗后與實驗前相比,實驗班的正手發高遠球達標數、技評得分及正手擊高遠球達標數增加幅度都大于對照班,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實驗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高校大學生羽毛球教學明顯的促進作用。高冬[2]等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羽毛球教學結果也顯示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達標和技評有明顯的提高,陳傳楨[3]等應用“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羽毛球教學中也發現對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有改善作用,這些研究與本研究結論相一致。這可能是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課前自學能力及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進一步分析正手發高遠球和正手擊高遠球技評得分發現,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正手擊高遠球技評得分兩者沒有顯著性差異,甚至對照班實驗后的技評得分還高于實驗班。這可能是由于正手擊高遠球技術動作難度要大于正手發高遠球,造成學生剛開始如果掌握的技術動作不規范反而適得其反,且造成技術動作難以矯正,這意味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可能對較容易的技術動作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有改善作用,而對于較難的技術動作教學并不一定優于傳統教學模式,這與劉寶林[4]等的研究結論相反,這可能與研究的對象、學生課前的反饋及身體素質等因素有關。
3 ?結語
本研究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高校羽毛球教學后發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顯著提高羽毛球技術動作較為簡單的教學效果,而對于難度大的技術動作教學并沒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議在羽毛球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時應注意一部分比較復雜的技術動作并不適合學生在課前自學,否則可能會造成由于動作不標準或者不規范引發運動損傷及錯誤動作定型,所以在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將技術動作較為復雜的剔除在翻轉課堂內容之外,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優缺點,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劉婷.運動類APP在羽毛球運動中應用的研究[J].運動,2016(17):151-152.
[2] 高冬,張艷輝,竇丹.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羽毛球教學的實驗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9):819-821.
[3] 陳傳湞,周威.大學羽毛球“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體育學刊,2017,24(5):98-101.
[4] 劉寶林,運動類APP翻轉課堂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3(3):64-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