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語文學習中占據較大的比重。閱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的結構,提高學生的表達熟練度,提升學生的表達層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閱讀教學引起重視,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擴大學生的閱讀廣度。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完善自身閱讀教學技巧,幫助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閱讀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2-0067-02
引 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逐漸受到重視,教師也在逐漸提自身升閱讀教學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1]。當前社會,全民閱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閱讀在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逐漸調整自身教學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涉獵閱讀,提高閱讀廣度
在小學語文中,學生大多喜歡閱讀童話及神話故事等書籍,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更適合其年齡特點的書籍,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擴展學生的閱讀廣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涉獵閱讀不是要學生閱讀全部類型的書籍,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需要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書籍。教師在幫助學生選擇書籍時,可以根據課本中正在學習的內容進行拓展,選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籍,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涵及思想[2]。
例如,《池子與河流》是一首寓言詩,詩中的池子安于現狀、喜歡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河流樂于奉獻,處處考慮他人,最終池子干涸,而河流發揮了自身價值,川流不息。池子與河流對應著兩種不同的對待人生的態度,詩中也揭示了兩種態度導致的不同結果,教育學生要樂于奉獻自己、不能安于現狀。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中心思想,選擇反映類似思想的文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閱讀的目的不僅是提升學生的廣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揭示的內容,理解文章表達的主要思想,并讓學生受到文章的影響,不斷規范自身行為。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中心思想來尋找更多類似的文章,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帶給我們的深刻道理。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閱讀更多書籍,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在做到廣泛閱讀的同時,使學生實現有效閱讀。
總而言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教師應對廣泛閱讀引起重視,調整自身教學方式,找到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還可以通過發散閱讀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深入剖析,增加閱讀深度
學生不僅要進行廣泛閱讀,還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可見,教師在提升學生閱讀量的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精讀,以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3]。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深度剖析文章的主要思想,讓學生有效領悟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
深入剖析式閱讀要求學生精讀,即對文章形成深刻理解,從而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4]。教師應帶領學生剖析文章,提高學生閱讀的深度。例如,《方帽子店》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家專注做方帽子的店鋪,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當各式各樣的帽子出現后,方帽子不再受歡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看事情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提示人們應追尋新事物。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各式各樣的帽子,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款,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應制作各式各樣的帽子供人挑選。這樣,學生便能理解課文中方帽子過時的原因。然后,教師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讓學生思考帽子為什么需要創新,從而深入思考社會為什么需要創新。最后,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剖析文章內容,因為人們的喜好不同,當只有一種款式時,人們不得不選擇方帽子,這導致帽子發展停滯不前,當出現新帽子時,人們就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帽子,這也說明應隨著時代的變化進行創新,以此來促進社會發展。
教師通過這篇文章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明白,應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更多有用的事物,不能一成不變,要跟隨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總而言之,深入剖析式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應逐步改善教學方式,以更生動、更有效的方式來進行閱讀教學,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
三、開展閱讀活動,烘托閱讀氛圍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要求教師提升自身專業化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學習[5]。開展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為學生營造專心閱讀的氛圍,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體驗樂趣,激發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
學校和教師應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將教材知識融入活動中,以更輕松的方式,將需要學習的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例如,在學習《黃繼光》時,我們都知道黃繼光是一位英勇的戰士,他在彈藥已經用盡、筋疲力盡之時,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因此壯烈犧牲。學習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學習黃繼光身上英勇頑強的可貴品質,和無所畏懼的膽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閱讀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播放有關黃繼光作戰時的紀錄片,讓學生領略當時的戰爭場景,從而感受黃繼光身上的可貴品質。其次,在觀看視頻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一定的歷史知識,培養歷史學習興趣,為其以后學習歷史做鋪墊。最后,為了加強學生對黃繼光事跡的記憶與學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或將黃繼光的英勇事跡講給家人聽。這種方式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開展閱讀活動能夠為學生營造更輕松的閱讀氛圍,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學校應積極開展類似活動,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深刻感受閱讀的樂趣。
四、提倡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與課內閱讀相比,課外閱讀更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對學生今后的寫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充分發揮課外閱讀的優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會在教學中融入一些課外知識,以輔助教學。學生可以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在豐富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例如,《金字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古埃及的勞動人民搬運在尼羅河擱淺的石頭,用三角形的建筑形式修筑了震驚古今的金字塔。金字塔至今屹立不倒,憑借的是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這篇課文一方面贊美了金字塔建筑,另一方面贊揚了古埃及勞動人民的建筑智慧。在學習這篇課文時,由于金字塔是非洲建筑,小學生往往感到陌生。學生如果在課下時間閱讀或觀看了關于金字塔的書籍或者影片,就會對金字塔形成初步了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金字塔的由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督促學生在課下了解金字塔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在學習之余進行課外閱讀。但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需要學生自主養成,而不能僅依賴教師的督促。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能夠輔助課堂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應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為學生講授有效的閱讀知識;另一方面,應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廣泛閱讀、深入剖析、開展閱讀活動和提高課外閱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語文學習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馬彥霞.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19):71-72.
李虹潤.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9):115-116.
郭麗燕.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學周刊,2020(19):133-134.
黃增玲.加強課外閱讀欣賞 促進學生深度閱讀——以《草房子》閱讀欣賞課為例[J].名師在線,2020(16):24-25.
陸延兵.淺議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整合的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0(16):60-61.
作者簡介:高金鑾(1973.4—),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