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
摘要: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其產品要想實現其價值和利潤,需要與相應的供應鏈保持密切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制造企業往往處于供應鏈上游,是產品的直接提供者,這種情況下,制造企業自身的支出成本就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市場價值,并影響到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本文分析了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成本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供應鏈 制造業 企業成本 控制管理
1供應鏈下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相關概念
1.1供應鏈成本管理
供應鏈成本管理是企業系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一般涉及到制造企業具體產品的生產、供應和銷售等環節。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目標,就是全面掌握產品從生產到供應到銷售各個環節的詳細信息,在此基礎上為供應鏈上游的制造企業提供生產經營的參考信息,幫助制造企業實現產品生產經營的優化,同時降低成本投入,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益。實施供應鏈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著重做好企業自身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資源的配置,并與其他關聯企業進行合作,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為達到最佳的經營效益打下基礎。
1.2制造企業成本構成
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的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間接成本可以細分為作業內容和交易內容。直接成本,指的是制造企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人力以及其他成本費用,這也是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企業的作業成本,指的是企業在供應鏈環境下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具體作業產生的成本,這包括計劃、采購、生產等環節。交易成本,指的是制造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等主體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具體包括產品宣傳過程中的成本支出、交易環節的中介成本等。
2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現狀
2.1缺乏正確的成本核算體系
研究發現,很多制造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供應鏈環境下,依然采用傳統的實際成本核算法,也就是說,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中,主要基于企業自身生產活動,將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勞力、制造等費用納入成本計算。但是在供應鏈環境下,生產具體產品的過程中,還包括具體的采購和銷售等環節,這個過程還會產生相應成本。比如在銷售環節,制造企業需要與相關銷售商進行合作,這個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交易費用,這部分費用也是供應鏈成本的組成部分。但是傳統的成本核算法沒有將其納入其中,這導致成本核算難以達到良好準確性,后續的成本優化工作也難以開展。
2.2缺乏與節點企業的有效信息共享
在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調整將影響到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相關企業,但是分析發現,很多制造企業與相關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渠道還沒有建立,尤其是在成本控制環節,未能與相關節點企業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無效成本。具體來講,核算庫存成本的過程中,制作企業主要根據自身庫存、生產能力、銷售業績等實施對應的核算,但是在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銷售商、服務商等主體的庫存也是一個關鍵影響因素,也會對企業生產成本控制產生影響,因此在沒有建立信息共享渠道的環境下,制造企業的信息分析、市場判斷以及對自身生產的調整往往容易產生偏差,影響到企業成本控制過程中相應的決策和計劃的落實,最終影響到制造企業成本的管理。
2.3缺乏間接成本的有效歸集與分配
制造企業的間接成本,主要包括作業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分析發現,很多制造企業在現有的成本控制過程中,將這兩種成本直接納入間接費用,并沒有將其納入產品成本中,這種情況下,制造企業成本控制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比如,在采購和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在供應鏈成本控制環境下,就需要將其納入產品自身成本,而將其納入期間費用,導致企業的成本控制存在嚴重漏洞。不僅如此,企業針對間接成本的分配也存在嚴重問題,在企業制造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很多制造企業將其定期分配到不同產品,但是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產品自身的制造費用與具體產量的關系不再緊密,因此需要考慮到供應鏈環節其他作業過程中的成本,這種對間接成本控制的不當影響到企業整體成本控制效果。
3基于供應鏈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辦法
3.1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在實踐過程中,主要基于制造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尤其是要在準確掌握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上,對各個環節產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有效的歸集和分配,在此基礎上有效核算產品的成本。作業成本法的內在邏輯如下: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相應的成本、資料和人力,從資源的動因出發,能夠準確核算制造企業具體作業成本,不僅如此,制造企業生產過程中任何產品都需要經過作業,基于此,基于作業動因能夠獲得產品具體成本的組成。基于此,考慮到供應鏈包含多個作業過程,因此,基于供應鏈的成本控制,也就是基于供應鏈的實際情況,將制造企業生產作業過程中的成本融入到供應鏈的成本核算過程中來,這個過程,能夠實現供應鏈環節具體產品成本的歸集和分配。制造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過程中,要注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增加產品價值,同時要注意減少產品成本,這是提高企業整體生產經營效益的關鍵。在實施作業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其優勢在于能夠基于供應鏈上下游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企業獲取各個環節各個主體的具體信息,為后續整體科學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2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從制造企業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實際入手,基于企業目標利潤及其生產計劃,在此基礎上計算得到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成本。在實踐過程中,要進行市場調查,得到具體產品的價格信息,減去制造企業在生產初期設計的利潤,進而得到預期成本,將這部分分配到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最終得到制造企業的目標成本。在實踐過程中,目標成本將成本核算從企業內部進一步擴展,將供應鏈各個環節納入考慮范圍。一般來講,企業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要經過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這是一個完全的生命周期,基于供應鏈對其成本進行分析,有助于提高產品成本控制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不僅如此,實施目標成本法,能夠基于供應鏈實際,實施對產品生產銷售的掌握,尤其是能夠掌握產品成本信息,這為后續成本控制打下基礎。基于此,實施企業成本控制的過程中,要從最初期的研發入手,以市場調查結果為基礎,實施對產品成本的有效控制。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制造業面臨較大壓力,尤其是市場對于產品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這種環境下實施目標成本法,可以幫助企業實施良好的成本管理,幫助企業保持其整體動力和發展潛力。
4結論
制造企業根據產品上下游已經形成穩定的供應鏈,這種發展趨勢一方面有助于企業結合市場、供應、材料等多個環節實現對自身生產經營的科學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求企業實現供應鏈的成本控制。在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控制更加重要,關系到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的實踐效果,關系到企業經營效益的實現。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目標,就是全面掌握產品從生產到供應到銷售各個環節的詳細信息,在此基礎上為供應鏈上游的制造企業提供生產經營的參考信息,幫助制造企業實現產品生產經營的優化,同時降低成本投入,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益。
需要準確認識到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的問題,一般來說,基于供應鏈下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從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入手,這種情況下,主要是根據制造企業自身的生產活動以及市場環境等信息,實施作業劃分,也可以通過全周期的作業過程設定目標成本,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有效控制,這個過程能夠有效強化產品與生產作用所需成本,還可以降低相關不必要環節出現,真正形成成本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榕.戰略管理視角下出口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新思路[J].財會學習,2018(31):110,112.
[2]王淑華.戰略管理思想視角下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探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20):142-143.
[3]潘玉香,齊二石.智能制造企業動態成本管理——基于LP+IT+ABCM融合的視角[J].財會月刊,2018(19):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