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泉 陳藝琛
[摘要]:當前,創業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作為培養國家建設接班人的關鍵平臺,響應黨的號召,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輔導員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引路人,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發展,對今后創業畢業生在崗位中更好地發揮角色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通識教育;輔導員;創新創業;狀況;路徑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1]隨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深入,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通識教育必修階段。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1 高校輔導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創業基礎》等通識教育必修課。“創青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成為新常態。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政教育一線工作人員,其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發展、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政策落實、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育,有助于增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
1.1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發展
通識必修教育能夠使每位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創新創業教育的普及激勵著越來越多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學生在校學習只有四年時間,創新創業教育也因此存在優秀創業傳統、優秀創業典禮、創業團隊領導者等傳承問題。輔導員的工作特性有利于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探索出大學生普遍性發展的機制,為有志于創業的學生制造積累經驗之機。
1.2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真正落地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通常能夠及時把國家、學校等政策有針對性地落實。另外,能夠及時組織學生參加“創青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輔導員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能夠利用好國家、省、市及學校豐富的創業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平臺,讓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真正落地。
1.3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
創新創業通識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知識,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激情,但也存在創業起點低、急功近利、市場倫理缺失等現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業價值觀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創業義利觀,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社交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協能力等創新創業素質。
2 目前高校輔導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狀況
“輔導員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是由輔導員所扮演的角色決定的。”[2]隨著改革的深入,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入通識教育必修階段,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但目前存在輔導員參與程度不一、自身創業素質參差不齊、指導效力不高等狀況。
2.1輔導員的參與程度不一
由于社會、學校及輔導員自身等因素造成目前存在輔導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程度不一現象。一是積極性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如火如荼的開展,大部分輔導員能夠響應國家和學校的號召,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教育大潮中,提升知識及技能,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二是功利性參與,有些輔導員視創新創業教育為新的發展契機,功利性比較強,選擇性參與;三是任務性參與,由于重視程度不高、能力精力不足,事務性多等主客觀因素,導致部分輔導員產生消極懈怠思想,而自我邊緣化,任務性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2.2輔導員的創業素質參差不齊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創業培訓資源不足、輔導員自身重視程度不同等因素,導致輔導員之間創業素質參差不齊。有些輔導員大學期間已經接受過創業創業教育,創業素質高;有些輔導員不夠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任務性參與其中,自然創業素質較低;又或者疲于應付黨務、團學、資助、綜治、大學生心理健康等繁雜工作,無暇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2.3輔導員的指導效力不高
專業學習、培新、交流、實踐不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的工作效力。首先,各高校對輔導員的培養模式不同,輔導員接受專項性學習和進修的時間也不同,再加上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以及承擔家庭事務,最終導致輔導員自身學習不足。其次,自身知識不足,培訓較少從而影響了輔導員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往往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導致輔導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指導效力不高。
3高校輔導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步入正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入通識教育階段。輔導員如何參與?怎樣參與?參與效果如何?這些都將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輔導員應積極明確自身職責,主動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去。
3.1由第二課堂實現教育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17年教育部第43號令)輔導員應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輔導員應根據自身的本職要求,全員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并發揮自身作用。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理論知識的補充、實踐,側重運用靈活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首先,通過制定第二課堂相關制度進行引導。通過《第二課學分認定》、《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實施細則》等制度加入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如參加“創青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與創新創業有關的活動,輔導員根據學生參與情況及程度給予審核并認定相應學分。通過制度導向,任務驅動,促使大學生重視并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其次,通過第二課堂進行宣傳引導。輔導員應及時將最新的創新創業相關政策、資訊進行宣傳,邀請優秀創業校友返校傳經送寶,組織學生創業團隊進行座談交流心得等第二課堂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通過氛圍的熏陶、渲染,潛移默化的培養大學生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勇于奉獻等創業新精神。
再次,通過社團組織進行引導,社團組織是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主的群眾性學生組織,成立創新創業社團、創業工作室等社團組織, 吸納有興趣的同學參與,并將社團組織引入企業化管理,通過管理運作或邀請企業相關人員擔任社團組織導師等形式,培養大學生的管理能力、心理素質、社交能力以及公益心等。
3.2由提升創業素質增強服務能力
高校擁有的創新創業資源不同以及輔導員能力精力有限,批量迅速提升輔導員創業素質不現實。通過輔導員與學生教學相長,解決培訓培訓資源不足及輔導員時間精力分散問題,進而提升輔導員創業素質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服務能力。
第一,在團隊中學習。 通過主動發現、組建并擔任學生創業團隊導師,與學生一同學習、查閱書籍資料、修改商業計劃書、觀看路演視頻等打磨學生創業團隊,同學生團隊一起進步。
第二,在培訓中提升。輔導員可以通過積極主動參加或旁聽等形式參加學生團隊培訓,爭取機會與創業導師交流,以此克服培訓不足的客觀問題,利用學生團隊培訓契機提升自身創業素質。
3.3由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指導效力
第一,與專業教師協同。兩者如果能夠根據自身職能要求、工作特長,發揮各自的長處,相互配合、相互協同、一同教育,能夠很好的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實現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相結合的全程育人。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兩者互補,輔導員補充專業教師管理、組織方面的不足,專業教師克服輔導員專業指導方面的劣勢。“輔導員通過發揮與專業教師協同作用,提升自身指導效力。”[4]
第二,與其他輔導員協同。選拔創新創業人才,提高參賽團隊競爭力。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分割發展。如藝術類院系創業團隊人文素質相對較差,而文科類院系學生人文素質較高。輔導員之間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挑選優秀人才組建創新創業團隊,提升創業團隊競爭力,間接提升指導效力。
第三,與家長協同。目前仍存在家長認為大學生創業為“不務正業”,輔導員如果能夠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一同支持大學生創業,將使大學生創業無家庭顧慮。 家庭的支持對于大學生創業取到成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益于提高輔導員的指導效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5(5).
[2]張立付,周旭,楊仕勇.“雙創型”人才培養視域下的輔導員職能探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6).
[3]袁素文,袁素紅.輔導員在加強班級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3).
[4]楊衛東,齊長利,鐘璦琳.高校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合作育人研究述評--以協同理論為視角[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5]王詠梅,段軍團,徐明宏.高職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及能力培養探究[J].中國市場,2018(11):182-183.
[作者簡介]黃松泉(1990-),男,漢族,福建安溪人,本科,助教,團委副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