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開展文化交流以及實施科教戰略重要載體。為了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擴大服務功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提升現狀,探討了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路徑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提出了“提高服務效能”的要求,這是在國家在提出實現“全覆蓋”、“標準化”后進一步鼓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又一舉措。隨后,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高服務效能已成為未來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有效途徑,服務效能也是衡量全國公共圖書館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已成為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
1 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現狀分析
1.1 服務效能提升意識不強
效能包括許多因素,例如能力、效率、質量等。服務效能在評估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使用有助于我國文化服務的統一標準化。公共圖書館應服務于大眾的文化需求。但目前我國一些公共圖書館服務意識薄弱;資源整合和分配過于被動,導致其精細化管理無法深入;同時對于自身利益關注過多,造成服務效能差,無法很好地滿足大眾文化需求。
1.2 缺乏科學有效的效能評估
現階段,盡管國內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已實行了效能評估,但評估方法和評估過程可靠性有待提高。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每隔四年對公共圖書館進行評級,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但還遠遠不夠,不足以客觀呈現公共圖書館的確切運行情況。公共圖書館提高服務效能的目標是實現文化服務均等化,并提高大眾素養。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公共圖書館提高自身服務效能,需要不斷完善服務效能評估體系。
2 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路徑
2.1 優化公共圖書館組織架構
圖書館組織架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其服務效能。為了提高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有必要在組織架構層面賦予其新的活力。作為一種新的治理架構,法人治理在公共圖書館的組織架構中起著關鍵作用。國家積極倡導公共圖書館實行法人治理。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公益服務機構應當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可能性。文化部于2017年發布的“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中再次強調全面推進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模式代表著公共權力和政府的參與,圖書館、社會力量合作有助于提高圖書館組織架構靈活性和穩定性,為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供體制框架。優化圖書館的組織架構不僅是為了頂層設計,更要在圖書館各部門的設計和布置中引入了現代管理理論、加強人員培訓和部門工作考核等,以充分激發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積極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高圖書館服務效能。
2.2 健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1)關注特殊人群。各級公共圖書館應為青年讀者、殘疾讀者、老年讀者、留守兒童,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提供“無差別”的服務和開放環境。盡可能地創建專門的兒童閱覽室,并為有不同學齡兒童提供對應的閱讀活動,與當地學校,婦聯和其他機構合作為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組織特殊演講、郵政文件和上門服務。對于留守兒童,農民工,圖書館可以利用諸如世界讀書日、文化教育促進周之類的活動來幫助他們參與閱讀并提高文化素養。
2)重視閱讀推廣。全民閱讀的主要作用是創建獨特的閱讀活動品牌,鼓勵公民積極參與全民閱讀活動,并通過家庭閱讀和親子閱讀在公民中培養閱讀習慣,形成閱讀風氣。各地公共圖書館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講座、閱覽沙龍、古漢語閱讀等活動,并指導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年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如紙質版和電子版書籍閱讀、兼顧趣味性與知識性,引導民眾開展不拘形式的閱讀和專業閱讀,創造一種尊重知識、努力奮斗的社會風氣,推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為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做出貢獻。
3)開展咨詢服務。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基于《公共圖書館法》第35條中規定的政府創建的公共圖書館應為國家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提供咨詢服務,提出相關建議。“服務”作為法律依據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職能之一就是提供咨詢服務。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開展立法決策服務和特殊信息服務。在沒有獨立信息咨詢條件的圖書館可以參考省級圖書館和地區圖書館和上級圖書館或社會機構的合作模式。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提供企業情報服務和政府智庫服務,以增強圖書館自身的影響力。
4)一站式網絡服務。各級公共圖書館要適應互聯網時代大眾閱讀方式和閱讀喜好的變化,充分了解大眾閱讀的需求和特點,整合各種公開的網絡資源,建立電子閱覽服務系統,以大數據為基礎為不同讀者收集數據,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一站式網絡閱讀服務,實現對文檔資源的遠程查詢服務。還應根據自己獨特的館藏資源創建獨特的電子數據庫,并積極推廣以吸引更多的讀者使用。
5)運用新媒體技術。各級圖書館應注意公共圖書館服務系統中新媒體技術的使用,積極引進新媒體技術和相關應用設備,為用戶閱讀創造新的環境。通過創建新媒體,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圖書館等媒體平臺提供個性化閱讀服務。通過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中使用新媒體技術,增強了圖書館服務的時代性和專業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
2.3 引入科學效能評估機制
對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評估不僅包括政府對圖書館的評級,還應該包括圖書館自我評價、讀者評價、社會評價等多種評價反饋渠道。公共圖書館是大眾信息中心和學習中心,服務大眾文化需求,提高大眾滿意度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服務中引入讀者評價,充分調動讀者的積極性,考慮不同讀者群體之間的互動,在讀者參與下建立健全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機制。一方面,圖書館應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來收集讀者的服務需求,如通過問卷、建議箱等多種渠道收集服務需求,及時回復讀者意見,調動圖書館資源滿足合理的讀者服務需求,其次,加快建立和完善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監督體系,覆蓋讀者服務的方方面面,邀請優秀讀者參與監督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這有助于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因為行使監督權也是讀者的權利之一。
3 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是圖書館自身社會功能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政府還應為公共圖書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效能評估機制,以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這一過程中,公共圖書館要抓住機遇,轉變服務理念,解決服務問題,提高服務效能。
參考文獻
[1]高引賢.縣級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效能的途徑探析[J].圖書情報,2017(10):00067-00068.
[2]付虹.公共圖書館社會影響力提升的路徑探析——以廈門市圖書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8,000(001):45-48.
[3]陳杰.基于用戶需求變化的中國地質圖書館知識服務完善路徑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
[4]高海濤.基于用戶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及提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劉冠陽(1987-),男,河南鞏義,本科,在鄭州圖書館工作,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業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