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為義務教育的起點,對今后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打好語文基礎,對于今后的語文學習乃至其他科目的學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牢語言基礎,為今后的語言表達和應用起到巨大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其思想更容易通過語文課教學進行表達,將傳統文化中的經典篇目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引導小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感覺”,是未來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探索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課外閱讀;創新路徑
小學是整個學習階段的起點,在小學階段打牢基礎,對于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小學語文對于今后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提高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可以積累深厚的語言基礎,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小學語文基礎很重要,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拓新思路,是教學的重中之重。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經典篇目,無論是對語文知識積累還是對學習生活都有指導和借鑒作用,將國學教育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將是未來小學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1]。
一、國學教育引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為了提高文化自信,國家義務教育也在進行不斷革新,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各地國學教育受到青睞,興起“國學熱”。在小學語文教育中,也逐漸將國學教育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呈現新局面,但也面臨著挑戰。
1.教學內容關聯度不大
在小學語文中,所選擇的國學篇目內容與所學習的語文課內容各自獨立,聯系性不大。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內容更注重字、詞、句等語言知識的學習。對國學內容的學習目前只是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篇目,要求學生進行學習。所選擇的這些傳統文化內容與課本知識關聯不大甚至沒有關聯,學生在沒有知識背景基礎的情況下學習這些知識,很難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內容選擇難度較大。
2.教學形式比較單一
現階段國學教育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確定所要學習的篇目,要求學生背誦。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教育的興起,對國學經典篇目的背誦成為從學齡前階段就開始的內容,而篇目的選擇多集中于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等。有的孩子在學齡前背誦過,上小學后背誦就會節省一些時間,有的孩子沒有接觸過,小學時突然背誦,加上課業負擔,壓力比較大,本可以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幫助的經典篇目,成了孩子的負擔。
3.教學效果不明顯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還不高,語言能力也沒有成熟,對于國學篇目的學習僅限于字面上的背誦,而對內涵的理解幾乎沒有。實際上,將優秀的國學作品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為了塑造學生的人格,培育人文素養,了解我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2]。而這種靠背誦來學習的形式,缺乏對背景內容的理解,會造成學生背誦和理解上的困難,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違背了國學教育的初衷。
二、國學教育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創新路徑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優秀的國學作品也有如繁星般眾多,如何選擇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育內容,是教育者應該不斷探索的。
1.選擇與教材關聯度高的內容
為了更好的將國學內容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要選擇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篇目。如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中“天地人”一課中,在講解了三個字的讀音和寫法之后,可以讓學生欣賞三個字的甲骨文寫法,講解其字源發展,并由此引申講解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進而可通過對三字經的背誦和講解來了解課本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本知識。這樣,學生在背誦三字經的時候,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效率大大提高。
2.豐富教學形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課堂也應該呈現百花齊放的形式。小學語文本來就是一門活潑、涉及面廣的科目,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授課方式[3]。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所學知識及相關內容以視頻、故事、話劇等方式進行呈現;另一方面,可以適當的把課堂交給孩子,讓孩子根據內容講自己的故事,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國學常識時,更不能教條和僵化,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提高對這一部分內容的認知,提高興趣,這行才能指導實踐,提高記誦效果。
3.建立跨學科思維
在小學階段進行嵌入式國學教育,目的是讓小學生懂得怎樣為人處世,提高自身修養,積累豐富的知識。傳統文化孕育了幾千年的智慧,而所選國學篇目經常是包含多方面知識的,因此在教學和引導中,可以采用跨學科思維進行國學教育的融入。例如,在一些史學著作如《史記》《資治通鑒》等著作中,既有傳統文化常識,又是史學重要書籍,在講解國學知識時,可以借助這些巨著的內容進行講解,因其內容中有敘事的故事性部分,通過具體的人和事,更能形象生動的識記,有利于小學生語文教學。
4.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要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語文課教學要起到引導和工具的作用,教會學生識字和基本的語言基礎,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養成課外閱讀習慣[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特點和需要選取閱讀書單,布置學生課后閱讀,豐富知識,增長見識,全面提升語文水平和自身素養。
總之,讓國學教育走進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不斷探索新路徑,針對所教授學生群體的年齡特點,有規律開展,一定能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效果的提升和學生素養的全面塑造起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彥霞.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19):71-72.
[2]楊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低年級“有趣有效”教學方法探索[J].學周刊,2020(19):113-114.
[3]郭麗燕.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學周刊,2020(19):133-134.
[4]李奮魁.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情境體驗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20(19):141-142.
作者簡介:莫桂紅(1969-)吉林四平人,副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