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喜 杜紅梅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推進,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也成為了互聯網+時代最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相關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 混合式教學模式 面臨的問題 對策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不斷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比如微課、短視頻資源、翻轉課堂、雙師課堂、慕課、SPOC等等,不難看出當下創新教學是新課改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則是最合適當下教育行業的創新模式。
1 混合式教學的概念
混合式教學指的是將傳統學習和網絡學習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簡單地說,就是既發揮傳統課堂中教師的引導、指導、監督作用,又利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混合式教學不僅是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理念,代表了新時代教學思想,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合適的時間選擇性的運用教學模式,由此來實現教學有效性。
2 “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面臨的問題
2.1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表面結合
現階段,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往往存在將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表面看似是融合在一起,其實卻只是一種表象。調查發現,在傳統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在網絡教育中卻忽視了這一環節,比如教師將一些教學難點放在傳統課堂,將一些簡單的內容放在網絡課堂中,這樣一來學生便會認為網絡學習并不重要,所以教師一定要有機結合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再比如有的教師為了保證網絡學習效率,直接以自己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網絡教育,主體都是學生,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網絡教育中教師也在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但是調查發現都是一種“表象”,大部分都是形式主義。
2.2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實質分離
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所有優點融合在一起,但是受學科、教學資源、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教師在設計混合式教學時很難真正將二者的優點全部融合,可以說二者在實質上是分離的,甚至是交互缺失,既然存在缺失就導致造成一定的取舍,比如一些實操性、動手性強的課程,需要教師通過面對面的教學方式來指導、監控學生,或者是一些抽象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師只有面對面觀察學生的表情,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還是存在“濫竽充數”、“不懂裝懂”的情況。
2.3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缺乏正確認知
在互聯網+時代下混合式教學活動中,學習氛圍比較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自由下載學習資源和信息,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大大激發,相較于傳統課堂的一刀切,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但是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自制能力不同,所以在混合式教學學習中學習效果也不同,且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對于一些主觀能動性強的學生來說,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并且可以積極參與、按時完成作業;對于一些依賴性比較強的學生,他們的自制力和積極性都比較低,尤其是在沒有教師現場監督的情況下,很難緊跟教學進度,整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以上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缺乏正確認知,需要任課教師和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
3 “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問題優化對策
3.1明確學生地位,提高混合式教學融合度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但是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僅要接受知識,還要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按時完成課時作業,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和紀律,實現高效的自我管理。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重新定位主體地位,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逐步轉變,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混合式式教學模式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所以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布局課程,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框架,確保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穩定提升。
3.2創新評價體系,提高混合式教學有效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是分數,這樣一來會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優差分級,當學優生和學差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時,教師需要騰出時間和精力來轉化學差生。而混合式教學模式講究的是“一視同仁”,每個學生都可以取得進步和學習成就,因此教師需要建立多維度評價體系,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分數。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課堂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作為評價參考系數之一,也可以將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和對學習的情感態度作為評價,評價指標越寬,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度也會越高,從而也會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
3.3增強師生交流,提高混合式教學互動性
相較于傳統課堂,混合式式教學模式的互動性比較低,所謂的課堂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兩個方面,師生互動主要依靠在線平臺和社交軟件來完成,比如微信群聊天、單獨聊天等等,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政策下,大部分教師都是通過微信來與學生保持溝通交流,且取得了不小的教學成就。但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的互動卻減少,一是因為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二是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再加上學生自制力的原因,所以線上教學一直都強調自學,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需要與同學互動。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異步交流工具提高學生課堂互動頻率和參與度,教師也可以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開展線上交流活動等等。
3.4重視課后反思,提高混合式教學完整性
學而不思則罔,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完成的,在學生反思方面,一般都是教師讓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打分,然后再根據教師的打分進行綜合分析,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在教師教學反思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并鼓勵學生積極反饋,然后根據這些建議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整改,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應該始終將教學反思與反饋貫穿在混合式教學課堂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課堂構架,同時教師和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和糾錯能力,而且沒有教學反思的課堂是不完整的,其他教學模式下的課堂也不例外。
4 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優勢,雖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可以節省更多的課堂時間,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充分挖掘出來,只要教師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未來一定可以實現最優教學。
參考文獻
[1]黃榮懷.混合式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2]詹澤慧.混合式學習活動系統設計策略與應用效果[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