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煌煌
【摘要】篆香文化是一門綜合的生活藝術,當前較常見線香、盤香,篆香較為少見,根據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初次見到篆香工具時,充滿了好奇。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以傳統篆香文化為主要內容,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體驗方式對幼兒進行傳統香文化的啟蒙,促使幼兒了解傳統香文化,提高審美情趣,促進幼兒對傳統篆香文化的認同感和初步的文化歸屬感。同時,打篆也有助于幼兒專注力的培養。
【關鍵詞】篆香傳統文化;幼兒園課程;初探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0-0080-02
“香文化”源于春秋,具有凈心、養心、怡情等功效,“傳統香”,人們會想到祭祀、封建迷信,其實不全然,香文化有其發展的價值,我們應當學習這個課題,增加對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的理解。古時篆香是運用最廣的一種熏香方式,是一門綜合的生活藝術,打開感官,感知香文化的魅力。
一、篆香文化課程研究背景和價值
篆香也叫拓香、印香,是在香爐里裝上香灰粉,用工具理平香灰,放入香篆印,再放入香粉,壓印成綿延不斷篆文型的字形或圖形,取出香篆,一端點燃后循序燃盡。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新時代的新要求。仙游縣香文化有獨特的優勢,仙作家具、大料成具、小料成器、木屑成香、惜木如金。福建省天然香文化協會也誕生于此,“香文化”在仙游開枝散葉,出現了各類樣式,廣泛地出現在各類場所。
我所在的園所開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莆仙傳統文化和《仙溪茶》等主題園本課程,幼兒對傳統文化認知有了一定的基礎。傳統文化的主題課程給予了一定的啟示,開展幼兒傳統文化教育注重體驗和養成,是通過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感知體驗,進而增進理解,深化認同。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好問,表現出極強的求知欲,愿意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并為此感到滿足。幼兒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方式學習篆香,不僅可以了解香文化,同時也能在雅致芳香的情景中提高審美情趣。在體驗的過程中要求幼兒細心、耐心,因此,幼兒專注力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篆香文化課程思考與路徑分析
(一)篆香文化課程思考
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鼓勵幼兒從生活中收集香,發現篆香。因此從現實問題出發,針對幼兒對香的已知認知,提問、交流,幫助幼兒提煉、梳理已有的香文化生活經驗。促使幼兒在觀察、了解、感受和操作的過程中,體驗篆香文化帶來的樂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對社會領域提出重要的學習特點是體驗。在雅致的篆香文化環境中體驗篆香帶來的獨特清雅、嫻靜的感受,從而萌發對傳統篆香文化的喜愛,增進對傳統篆香文化的認同。最后,延伸到生活中的讀書、下棋、品茗等傳統生活藝術體驗中。
(二)篆香文化課程路徑分析
首先幼兒的求知欲,萌生了體驗篆香的想法。當幼兒聞著裊裊的香氣,看著精美的香爐,注意力容易被吸引。教師通過魅力來渲染情感氣氛,將裝扮、語言語調、動作行為等融入篆香文化所傳達的思想情感中,從而創設出相協調的、帶有整體美好情境的教學情緒場,讓幼兒感受到輕松愉悅,萌發對篆香文化的喜愛。其次,抓住幼兒了解喝茶點香的關鍵習慣。以提問的方式,引發討論、交流篆香的作用,在交流分享中梳理篆香作用的看法,接著讓幼兒大膽猜測篆香的制作,再根據回答,邊操作邊梳理總結,以視頻形式和直接觀察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篆香的制作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篆模。幼兒可以在感知中發現唯有細心、靜心、耐心,才能打出好的篆香,親身體驗感受篆香的魅力。在分組品香環節,回歸到生活中,與區域中常見的棋藝區、茶藝區、閱讀區等幾種活動方式融合,感受篆香的慢與靜。
三、幼兒園篆香文化課程總結
了解篆香文化要從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篆香以及工具,到篆香的操作方法,最后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提供適宜的篆香工具和材料讓幼兒進行嘗試體驗。將篆香放置在美工區、茶藝區、閱讀區等區域中,供幼兒自主練習、操作,能促進幼兒對傳統篆香文化的喜愛。篆香文化源遠流長,針對幼兒應整合開發、化繁為簡。部分幼兒教師在開發應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時,單純模仿已有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沒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時代特征加以變通,過于注重“原汁原味”,這種不加取舍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心理。要選擇適合幼兒心理認知發展特征的教學內容,培養和保護幼兒對篆香這一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對幼兒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基于莆仙文化背景的生活化園本課程建構與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9-92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沙文月,李元媛.文人審美與當代設計一宋代香文化與香具設計在當代的借鑒與運用[J].大眾文藝,2019(20).
[2]岳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資源中的開發與應用探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9(2).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