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金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而單元教學方式也變成了單元整合式,在每單元中將知識板塊進行分類,從課文導讀到課后練習,層次分明。這樣的單元教學方式不僅從基礎知識上給學生新的突破,在閱讀上學生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根本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在學習和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要注意學生這一特點,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讓他們通過整合式的單元學習,能夠學到更多的語言文字能力,并且掌握其中的規律,遇到實際問題可以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單元主題 ?習作教學
習作的前提就是需要大量閱讀文章,而心理學研究表明:閱讀就是內化的吸收,是一個對基礎知識理解的過程;而寫作是外化的表現,是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所以足以說明,習作與閱讀是分不開的,想要提高寫作水平,必然需要先進行大量閱讀。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在寫作的時候借鑒別人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還能改善學生的寫作風格,讓學生從全方面得到提升。
一、單元主題習作的現狀
統編教材習作編排的特點:“閱讀與表達”是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理念,依據這一理念編寫的統編教材,突破了傳統語文教材的編排方式,實現了教材在體系結構上的突破。體現“閱讀鋪路,由讀到寫”編排原則,意在引導學生將閱讀中學習的表達方法,用于自己的習作實踐。
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老師總是會在講解課文時特別詳細,有時甚至連沒有必要的細節問題都分析得十分透徹,卻忽略了學生的閱讀與表達,忽略了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作中去,只注重學生的課堂理解和分析能力,卻忽略了學生應該將學到的知識累積和運用。教師在單元教學方式上不重視,而學生由于年齡小,并沒有多大的主見,老師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所以最終教師的教學質量明顯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夠明顯,得不到提升。
二、單元主題習作的教學策略
(1) 朗讀式積累
積累是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在習作中積累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習作中用到的東西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靠日積月累,比如運用的方法,還有各種修辭語句都是需要平時閱讀積累的。在單元主題習作中,重點就是這一單元而不是整本書,或者其他習作主題;首先學生在選擇朗讀材料時,首選就是課本內的單元示例,因為課本之內的閱讀材料才是最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那么他們理解起來不會很困難,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但是如果首選就是課外資料,就連最基本的課本知識都沒有完全理解,在閱讀其他資料和理解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重重困難,而且課外閱讀材料的主題是比較散亂和復雜的,不像課本一樣有單元之分,并且每個單元之間的知識點簡單明了,而課外閱讀就不一樣了,它需要閱讀者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體會其中的含義。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首先還是應該從課本的單元入手,也就是說能夠讓學生有自信地繼續閱讀,整個過程中對單元所表現的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十分透徹。
(2) 閱讀后討論
讀和寫分別是語文的兩大核心能力,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正如葉老所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談到兩者的關系,葉老很強調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他曾說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閱讀習慣不良,一定會影響到表達。
同一篇文章,如果有五十個人閱讀,那么最后的結論也會有五十個。就算是對待同一單元的同一篇文章,每個人的理解和看法都會有所不同。可能這個年紀的他們還沒有主見,但是卻有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這時,也就體現出了閱讀后討論的意義何在了。即使沒有主見,但是面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讀完同一篇文章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比如說“十年后的學校”,因為目前他們待在這里,所以他們對十年后這里的發展肯定會有所期待和關注。例如文章中這樣寫到:
“現在學校的教學設備也變得十分先進,基本上很少需要老師親自講解了。雖然學生都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但是效果好像沒有教師親自講解的好。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周圍都栽滿了樹,種了各種各樣的花草,但是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學校周圍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連樹木花草上都鋪滿了厚厚的灰塵。”讀完這一段,讓學生思考十年后的學校為什么后變成這樣,并且說出其中的利與弊,每個同學都需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說:是因為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事情已經不需要人們親自動手了,但是這樣的效率就會降低,而且對環境的污染也比較嚴重,但是我們應該慶幸我國的科技與經濟發展得如此之快等。學生發表看法之后,讓他們自己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充分表達。
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閱讀與表達并重”的理念。這樣能大大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尤其是在單元課程中更要注重教學方法。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閱讀,學習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巧妙地掌握了朗讀技巧,找到其中的規律,在習作中才能借鑒和運用;其次就是閱讀后的感想表達,我相信人們不管是看完一部電影還是讀完一篇文章,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看法。但是如果讓學生自己理解消化,很多地方他們想得不夠周全,所以就需要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各自發表看法,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得出一個完整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林曉聰.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模式探究[J].語文學刊,2018(23).
[2] 秦敏.小學語文習作部分比較研究[J].西南大學,2017(45).
★ 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常規課題《目標細化下的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18XB01626)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