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摘 要】 教學效果的優化和提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提高教學效果,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提升。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擇、運用的具體手段和方法,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進而實現既定的生物教學目標。本文將從采用啟發誘導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置開放評價方式和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四個方面出發,全面地分析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有效教學方法和科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 調整 ?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 ?教學效果
受應試教育等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去高中生物教師多采用單方面傳輸式的教學方式,過于注重單純的知識傳授,導致生物課堂變得片面化、形式化,學生成為接收知識的“容器”,久而久之不僅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致,還會束縛學生思維、個性和能力的發展,造成生物教學效率低、效果差。針對這種情況,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順應課程改革的必然性趨勢,以新課改具體要求為出發點,結合現實學情,來調整、革新教學策略,以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的轉型與升級,最終收獲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方面發展。
一、采用啟發誘導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講解過多,甚至替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最終便會導致學生對教師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采用啟發誘導的方法,適當減少單純講解的時間,適時向學生提出啟發性、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并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時間,充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可以主動發散思維、利用所學生物知識對問題展開思考、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感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
例如,在教授《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掌握生長素的產生和分布情況。為了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筆者結合本節課程的內容,為學生設置了一些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如下:生長素主要合成的部位在哪里?植物生長方向的改變,是發生在事物的幼嫩部分還是成熟部分?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立即展開思考,經過學生的不斷思考與分析,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采用啟發誘導方法,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知識呈現方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逐漸普及到了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并發揮出了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基本技能,從而可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巧妙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將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以圖像、動畫、短片等形式,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優化知識呈現的方式,創設出形象、活潑的課堂教學情境,讓整個生物教學更具生命和活力,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進而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與吸收。
例如,在教授《通過激素的調節》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到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為了優化知識呈現的方式,加快學生的知識理解,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在課前,筆者便通過網絡下載了一些有關激素調節的資料,并將其制作成課件,上課后,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演示,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呈現,學生對本節課程的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了知識呈現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設置開放評價形式,優化生物教學效果
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直接反饋,是改進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基礎依據,能夠促進學生發展、優化生物教學的效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重視教學評價環節,轉變過去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設置開放的評價形式,促進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同時教師也要第一時間對學生的課堂實際表現、學習結果進行反饋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與進步,同時也要指出學生的問題和不足,促使學生受到鼓舞,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教授《細胞生活的環境》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優化學生的教學效果,筆者設置了開放性的評價形式。在課堂中,筆者會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筆者還會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整體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設置開放評價形式,優化了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記憶與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態度和實踐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注重實驗教學環節,轉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觀念,積極組織和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活動,并給予學生自主實驗、實踐操作的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實驗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實驗儀器、記錄實驗數據并探究實驗結果,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切實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為學生開展了實驗活動。微生物實驗室的培養需要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實驗技術要求較高,所以,在第一次實驗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失敗,也不要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在本次實驗過程中,筆者會親自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每一步實驗的目的,幫助學生明確實驗原理。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提高教學效果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以科學的觀念和思想為指導,以新課程改革為出發點,積極嘗試采用啟發誘導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置開放評價方式、注重實驗教學環節等策略,來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最終切實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效果,發揮出生物學科的教育功能與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彭麗華.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74-175.
[2] 于江鵬.淺論高中生物課堂深度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