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玉
【摘 要】 隨著現代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和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教學水平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如何擺脫限于數學課本的研究,加強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已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有新的要求,要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起著指導作用,以滿足教學要求。本文正是在這一背景的基礎上,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析小學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研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策略教學 ?一年級
為了滿足教學要求,我們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應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面對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前的思維方式,實現學習數學的有效性。
1. 將“填鴨”灌輸變為興趣指導,重視問題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獨立思考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數學教師在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時,要善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的解決問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活躍興趣,通過簡單的小游戲,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進行數學的學習。判斷位置的前后、左右、上下,可以讓學生拍著節拍,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生位置的敘述。比如,教師問:小王在誰的前?小王后面的學生起立說:小王在我的前。教師繼續問:小李在誰的左,小李右邊的學生起立說:小李在我的左。教師通過節拍和語言的結合,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前后左右的概念,并進行熟練區分,有利于解決問題快速化、深入化,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2. 改變教師照本宣讀現象,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和審題讀圖能力發展。
好的問題情境創設,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放學生思維的方式,也是提高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有效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出一種學習環境,在學習環境中誘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而在應用題中,會遇到很多關于圖形解讀的問題,這時學生就要學會審題讀圖,將復雜的問題與圖形結合,直觀感受應用題的解題順序。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會有相關配圖,在某一輛車上原先有5人,第一站上來3人,第二站下來1人,請問現在車上還有幾人?學生會通過配圖,細算5+3-1=7。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圖是他們快速解題的關鍵,通過這樣清晰的讀圖解題思路,來引導學生自己解決應用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問題情境創設和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只有讓他們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對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作用,這樣的數學課堂才是高效的。
3. 重視解決問題的教學相互滲透過程。
眾所周知,在新課程標準的方案中,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起到指導、引導的作用。為了滿足教學的要求,我們新課程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翁形象出現。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從而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進而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數學的知識不是斷點,它是一個整體,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積累學習的經驗,解決數學中所遇到的難題,并且利用問題解決的思路代入生活,讓數學變成一個有實效性的課堂,而不是只有虛無縹緲的公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觀察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性和優點,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經驗積累,提高自身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和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教師要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今后要學習的知識滲透給學生,這樣學生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動力前行。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的概念時,可以滲透關于一些時、分、秒的相關知識,即使學生還未學到,但是腦海中卻有了一點印象,因為鐘表的識讀就是根據時針、分針、秒針的位置變化進行識別。因此,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知識的滲透,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融會貫通。
4. 小結。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采用新的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其他方面進行了討論,以便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中有效地學習數學,并在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并感受解決問題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胡國興.關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9(26):114-115.
[2] 俞小燕.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4,19(1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