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精浩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邏輯性,只有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學好數學。隨著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有所變革和創新,高年級數學知識基本屬于基礎知識,使用的教材要與“創造、獨思、引導”式的教學要求相符,所以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顯得尤為關鍵。針對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數學教學 創造性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接受教育,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的想象力,喜歡探索新事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加以重視,為其提供產生獨特想法與見解的機會,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目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經成為數學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創造性思維的內涵分析
創造性思維主要指的是具有創見的思維,能將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聯系加以揭示,產生新穎且獨特的想法,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創新,善于獨立分析和思考的思維。通常創造性思維具有綜合性、靈活性、求異性、聯想性、獨創性等特征,其中綜合性是指思維調節復雜與簡單、間接與直接、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整理和概括諸多信息,將抽象、繁雜的內容變得簡單、具體,并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和系統的經驗,以便準確理解、熟練掌握所學的法則、公式、定理、解題策略。靈活性是指突破“規范”“定向”“模式”“系統”思維的禁錮,即在學習中不拘泥于教師所教和書本所學的知識,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多變,實現知識的活學、活化、活用。求異性是指異想天開、標新立異的思維,能出奇制勝,即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不盲從長久形成的方法和思維,不拘泥于一題一解,而是謀求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聯想性是指面對某種教學情境時,實現思維的縱向發展,即察覺某種現象后,能對其反面進行設想。獨創性是指思維不受先例和傳統習慣的束縛,超出常規,即在學習過程中,針對所學的解題策略、解題思路、公式、定義、法則、定理等提出合理與科學的懷疑,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路徑
(一)注重興趣的激發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好奇是產生興趣的前提,興趣又是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并在課堂上有意識創設教學情境,以便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主發現、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實現思維的拓展。同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創新式的教學方式,通過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講解數學知識,對學生是否能理解、掌握所講知識加以考量,注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激發,或者是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回顧舊知,運用創新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倍數與因數”為例,教師可通過趣味性的方式講解因數與倍數的關系,如要求學生將倍數和因數分別視為隊伍中的“將軍”和“士兵”,對所學知識有直觀、形象地認知;同時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提出趣味性問題:在“2、4、6、10、12”這些數字中,哪些數字是“8”這個倍數將軍的士兵呢?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善于用創新思維來回答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達到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目的。
(二)豐富課堂內容
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穿插趣味性強的知識,如乘法口訣表也稱之為“九九歌”;阿拉伯數字竟然是印度人發明,而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等等。在素質教學背景下,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摒棄以師為尊的觀念,與學生平等對話,構建融洽、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同時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對老師傳授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進行體驗,或者是引導學生轉換思維,體會概念和知識的傳播及創造過程,形成創造性思維。例如,在課前準備環節,學生為講好本堂課,往往會請教同學或教師,翻閱、收集大量資料,這樣能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課外學習效率。總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以扎實的基礎知識為前提,只有豐富知識面,才能記憶、內化、升華知識,產生創造性成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善于將課題轉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認知矛盾,通過設疑、激疑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如講解“圓的面積”的相關內容時,在導入環節可先設計動畫,利用動畫引導學生復習所學的知識,如三角形面積推導方法(拼合法)、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方法(割補法)、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推導方法(數方格法),然后提出如下問題:求圓的面積時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和問題意識,情緒高漲,有些回答“割補法”,有些回答“拼合法”,還有些回答“數方格法”。學生繼續觀察動畫會發現這些方法都不能快速且準確地求出圓的面積,有些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會產生新問題:將圓切開再拼接,這樣能否求出圓的面積?通過實踐操作得出“切拼法”能求出圓的面積。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準確掌握圓的面積的推導公式,在推導過程中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知識的獲得不能只依賴于模仿和傳授。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必須要將學生作為研究者,提供相關資料,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創造過程,在實踐操作中自主感知、探索、理解、概括知識,將所學知識內化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以“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例,教師在講解時可先提出問題:分數5/6的分母和分子同時擴大2倍會怎樣?學生通過思考和計算會發現商保持不變;教師繼續提問:5/6的分母和分子同時擴大4倍會怎樣?6/7的分母和分子同時擴大相同倍數會怎樣?學生通過驗證會發現結果依舊是商保持不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了解該結論的產生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點時,教師若只單純講解課本知識,往往會讓課堂變沉悶、枯燥,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因此,教師可開展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將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接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每拼成一個長方體,則記錄其高、寬、長和體積,通過計算驗證其體積是否等于“高×寬×長”。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自主探究和學習知識,對學習過程進行主動理解,激活創造性思維,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模式,科學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這樣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主動思考、大膽創新,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準確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左肇燾.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75.
[2]楊凌.構建生活化課堂 培養創造性思維——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路徑的思考與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8,(36):54.
[3]王輝賢.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78.
[4]宋國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