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懷旭
【摘 要】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合理地利用這些錯誤資源,將其轉化為對學生學習有益的資源,也會讓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會更加豐富,更能強化學生對錯誤的認知。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 ?錯誤資源 ?有效利用 ?教學探討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出現錯誤是在正常不過的現象,出現錯誤也正是證明了學生確實參與到了課堂的學習中。實際上出現錯誤并不是全都是壞處,這些錯誤合理的利用,也可以轉化為有益的內容。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正視自己出現的錯誤,從錯誤中汲取學習經驗,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從而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好這些錯誤的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1.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出現的常見錯誤
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也分為很多種,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1概念理解錯誤
概念理解錯誤,就是在學習概念性的內容過程中而出現的錯誤認知。由于概念性的數學知識比較多,再加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閱歷有限,很容易出現概念理解上的錯誤,甚至對這些概念性的內容出現認知上的混淆,而出現這一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對于概念性的內容沒有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這就影響了學生后續相關知識的學習。
1.2生活經驗錯誤
生活經驗錯誤,就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所出現的一種常識性的數學錯誤,一般情況下,這種錯誤存在于與生活有關的判斷題中或者單位的換算問題上。
1.3 舊知識的負遷移錯誤
舊知識的負遷移錯誤指由于先前活動而造成的心理準備狀態,它使人以比較固定的方式去認知事物或做出行為反應。例如在學過比較簡單的整數加、減應用題后,學生把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 ”簡單地把舊知識負遷移為“多就加,少就減”。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教學策略
2.1樹立正確錯誤觀,引導學生合理對待錯誤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能夠對自身的觀念進行轉變和創新,要能夠樹立正確合理的錯誤觀念,不要將學生的錯誤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將其當作學生進步與成長的墊腳石,從而進行有效的利用,幫助學生加以克服和解決,才能夠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錯誤。很多學生自尊心比較強,很難接受自己的錯誤,害怕被教師批評和同學嘲笑,犯錯時容易選擇隱瞞和逃避,而不能夠從自身改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錯誤,讓學生不要畏懼犯錯,每個人都會出錯,而學生要做的是在犯錯之后如何去解決以及以后采取何種措施來避免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并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勇于分析自己錯誤思路,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和幫助,從而從根源上解決錯誤。
2.2以合理的方式處理教學過程中的錯誤
教師在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之后,不要直接進行糾正,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到錯誤,或是在演算的過程中將學生故意引導到一個極不合理的運算結果之上,讓學生在糾正教師的錯誤中建立自信。例如,在“制作一個長0.7m,寬0.5m,高0.4m的長方體紙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這一問題的計算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漏掉題目中的長度單位,讓學生直接進行計算,在學生發現問題之后先不要直接進行更正,而是繼續問學生如果沒有長度單位或是換成其他的長度單位能不能進行計算。在進行上述錯誤資源處理的過程中,雖然教師的教學“陷阱”設置明顯,但是仍然有不少學生忽視長度單位的添加,而通過教學錯誤進行重要知識點的強調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計算中增加添加長度單位的意識,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2.3建立錯題庫,幫助學生養成錯題積累習慣
為了充分地對課堂錯誤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積累錯題的習慣,要求每位學生都能夠有專門的錯題積累本,用來積累平時上課、作業以及考試中出現的有價值的錯題。通過這種錯題集的方式能夠高效應用錯題資源。在積累錯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錯誤進行細致的思考與分析。錯題集要求學生能夠詳細地寫明錯誤原因以及正確的解題思路,并且能夠將錯題及時地收錄到錯題集中,建立好易錯題庫,并要求學生能夠及時且經常地進行回顧和復習,對所犯錯誤能夠提高重視和鞏固,才能夠避免錯誤的再次出現。通過這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對錯誤資源進行有效利用。
2.4改進評價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工作中,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真正反應出了學生在本段時間內學習的質量和情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在評價的時候不能太過于依賴分數。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對于錯誤的改正態度等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評價指標。對于學習質量不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發掘他們的潛力并且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除此之外,在課堂上還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錯誤讓學生發現,以此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此外,當課堂上出現來不及處理的錯誤,教師需要在課后認真反思,反思是為了更好解決教學中的失誤,尋找存在的問題,從而追求教學水平的提升、完善,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 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錯誤隨著數學學習的開始而產生,對于錯誤,教師要站在數學價值的角度重新審視,靈活地運用于數學教學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錯誤作用,挖掘內在的“閃光點”,為學生創設新的學習機會,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機。
參考文獻
[1] 何群.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應用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6(30).
[2] 涂俊珂.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案例研究[J].江西教育,2016(32).
[3] 錢惠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