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
【摘 要】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它是西方中小學教學中很常用的一個方法,也是盛行于歐美國家的一種學習策略。思維導圖就像神經細胞一樣由一個點散發出多條線。當自主復習遇上了思維導圖,一切抽象含蓄的語言似乎都變得如此直觀可視,一個個零散的概念術語變得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本文以部編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相關實踐操作為例,具體分析借思維導圖,提升思想品德自主復習的維度。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思維導圖 ?自主復習 ?提升維度
一、借思維導圖,夯實基礎知識的深度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開卷測試學科,需要熟知每一個基礎知識,但大量抽象專業的理論知識不能依賴于死記硬背。這時,我們就可以借思維導圖,帶有一定的知識角度去閱讀教材、有條不紊地梳理并理解,從而夯實基礎知識掌握的深度。
例如,八下第六課《我國國家機構》。憲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權力機關居于主導地位,由其產生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國家監察機關等,其他國家機關對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受國家權力機關監督。如何厘清這些國家機關的關系,這時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通過箭頭、括號、關聯詞等標識,有利于讓學生更快、更準理解記憶。
又如,八下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一個美好社會應有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要達到本課應達成的價值觀效果,準確理解知識的意義是基礎。這時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從“公平正義的內涵是什么?”“為什么要維護公平正義?”“如何守護公平、維護正義?”的思維方式,去閱讀教材、思考提煉,從因果關聯中準確理解這一法治價值追求。
再如,九上第八課《中國人 中國夢》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可見,其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但不同歷史時期,我們的發展水平是不相同的,我們現階段的發展現狀距離中國夢還有多遠?同樣,我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以階梯狀發展表,呈現出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到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個階段”。在自主復習中梳理知識,對此發展目標的認識更直觀、更深入、更一目了然。
二、借思維導圖,拓展能力訓練的高度
《道德與法治》學科非常重視學科能力的考查,借助思維導圖這種神經細胞狀的放射圖形,可以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間的關系,在理論聯系實際時多角度思維、用辯證的、聯系的思維看待問題,以此拓展學科思維能力訓練的高度。
例如,八下第五課《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概念本身的專業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概念細節的瑣碎性——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特殊性、公有制是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主導國民經濟的命脈、非公有制經濟為重要組成部分;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基本經濟制度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與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分配制度等等,都需要全部把握,這份思維導圖自主完成的過程,就是學會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的過程。
又如,八下第一課《維護憲法權威》。把握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思想品德學科的一項基本能力要求。我們在探究憲法與普通法律之間關系時,可從下面的思路去思考:共同點是兩者都是法律,都具有法律的三個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本質都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都具有規范和保護作用。不同點是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為嚴格。相互聯系是憲法和普通法律是母法和子法的關系,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依據,普通法律是憲法的具體化……。通過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多角度、聯系的思維能力。
再如,期末階段要進行九上全冊書的復習,通過思維導圖將四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機整合,從立足基本國情、解決主要矛盾出發,制定黨的基本路線,確立了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奮斗目標,這需要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相輔相成、協調發展,表現為踐行具體的國策和戰略等措施,從而是全冊知識在能力發展中首尾呼應,一氣呵成。
三、借思維導圖,提升情感價值的溫度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重在培養責任擔當,主要表現為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借助思維導圖,在參與的過程中,價值認同并內化,從而提升情感的溫度。
例如,九上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從古代到近代、從革命時期到新中國建設時期……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結合時代的發展,被不斷賦予新的有生命力的內容。我們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團結統一、愛好和平的偉大民族精神。在結合思維導圖梳理民族精神內涵的過程中,回顧著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優秀文明成果,感受著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體驗民族精神的精髓,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
再如:八上第六課《責任與角色同在》。我們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不同的責任,首先要對自己負責——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說到底才能更好承擔對他人的責任——對人守信對事負責、學會寬容;對集體的責任——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關愛集體;乃至對對社會的責任——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國家安全等等。此思維導圖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責任意識從心理要健康、有道德和法治素養,能關心國情、關愛社會等角度,做一名負責任公民,從實現小我價值升華為民族使命感,進而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