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盈
【摘 要】 美術教育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導入階段逐步培養學生的美感,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用藝術與人文氣息感染學生。而小學美術的教學也應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心理特點,在審美與創新上進行導學,這就需要融合信息技術,運用海量的資源來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進而起到培養其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使教學更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核心素養 ?小學美術
美術教學講究多元化的教學需求,從核心素養上就能看出美術教學的意義與價值,而實際上這也與課改的教學需要相契合。因而,小學美術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不斷創新,從小學生的興趣特征與審美喜好入手,用生動、直觀的教學過程來引導實際的教學過程。本文通過實際上的美術教學策略進行課程導入,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來促進學生個體提升其核心素養。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美術作品都是作者心情與意志的再現,體現了一定的風格傾向,而不同的流派與風格都是在不斷創新與嘗試中摸索出來的,為美術注入了活力與生機。因而,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激起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打破已成定局的思維中去大膽創造與想象,為學生自身的作品賦予靈魂,賦予其獨特的含義。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為學生提供新的材料,用信息技術的熏陶來激發小學生的靈感,在海納百川的教學信息中來為創新打好堅實的基礎,從而為創意實踐與審美判斷這兩部分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經過創造與嘗試過程,小學生認知中的美術教學更精彩、更有趣,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湘美版教材一年級上冊《有趣的拓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有趣的資料,從化石拓印到樹葉拓印、手掌拓印等,讓學生了解到世界上各種有趣的拓印內容,在按壓的光影效果下給學生造成巨大的視覺沖擊。而教師也能將拓印與印章做一個簡單的對比,讓學生理解兩者的異同。然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橡皮泥、印泥、宣紙、印章、材料,雕刀等,讓學生自由組合,嘗試用印泥、橡皮泥等去“拓印”材料,或者用自己的肢體充當材料,印出一個個手掌印,把拓印過程變得更有趣。這樣,雖然是簡單的創新嘗試,也能為實際美術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小學生能在美術學習中爆發更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利用信息技術滲透文化教育,有效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可以與其他學科內容形成交叉,從而使教育過程完善化,教學成效多元化。于此,小學美術可以聯系性展開文化教育,從信息的角度進行分析,從文化品格的培養出發,在教學中為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文化與知識觀念,為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美術課程教學體系中,美術作品就是傳承與交流文化的良好載體,為豐富的人文歷史知識與思想品德提供了一個教育的媒介,能夠有效導向學生文化修養的培養。
如,面對教材五年級上冊《鬧花燈》的教學,可以先從信息技術上使學生了解花燈的歷史,從民間藝術的演變出發,使小學生先去了解花燈的品種與多樣的制作工藝,并附上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用信息技術呈現出詳細的步驟,跟隨視頻中的動作去展開制作學習。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再進行內容的深入,在教學中從彩扎類的花燈骨架、裝飾與刻紙類的粘合花燈來展開,從簡單的制作流程來進行步驟講解,良好運用塑料紙、玻璃紙、透明膠、竹簽等來編織與完善花燈。在教學下,學生能夠了解傳統手工匠人的不易,理解我國瑰麗的文化歷史,從簡單的藝術作品上分析時代背景對手工藝造成的影響,從而做到文化教育的落實。這一過程可以借助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與人文內涵的美術作品與美術形式展開,在信息技術應用下從藝術成就上渲染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表現出厚重的文化張力,展現了多樣的現實教育意義。
三、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生活材料,有效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常言道,藝術來源于生活,眾多的作品就是從各式各樣的生活細節中延伸而出的。而培養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離不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可以從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著手,用生活化的美術作品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深化其美術認知。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來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與審美判斷這兩方面的核心素養,嘗試用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各種水墨畫、油畫、水彩畫等來開拓學生的美術思維,在認識圖像的過程中理解曲線的動態美、直線的平和美與不同藝術形象表現出的和諧之美,在愉悅學生身心的同時來提升其審美鑒賞能力。
如,針對三年級上冊《玻璃水彩》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不同的材料,用信息技術來表現出不同美術形式的質感,對于玻璃水彩方面可以讓小學生直觀看到浸透的色澤與分明的層次感,通過色彩的浸潤之美,使小學生對玻璃水彩嘗試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然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玻璃上作畫,在自身的嘗試中使學生看到水彩色澤的滲化與流動,體會這一作畫形式中表現出的動態美與平靜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身的作品,也能獲得不同的鑒賞觀感,在雜糅他人意見的基礎上起到對自身鑒賞能力的優化作用。
總之,教學應借助美術學科的魅力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反映出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而這樣的模式也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中表現自身的思維與想象,用積極的心態促進美術教學的展開。而此類教學也能對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起到幫助作用,讓小學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理解身邊的各種事物,從人文與自然之美上傾注自身的熱情,小學美術教學更具張力。
參考文獻
[1] 邵淑娟.核心素養本位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
[2] 葛蓉蓉.美術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思考[J].名師在線,2019.
*本文系泉州市豐澤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第二批)立項課題《核心素養理念下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課題編號05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