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明
【摘要】每個人都是一個集體中的一部分,集體的發展來自于集體中的每個人的努力,一個優秀的集體能夠為個人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集體榮譽感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感,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大家長,必須要做好帶頭作用,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個班級里體會到溫暖,能夠在班集體里獲取力量,提高班級的凝聚力,有利于促進班級的管理,推動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本文對初中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作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集體榮譽感;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因為現代環境的影響,孩子都是家里寶貝,所以很多學生對集體觀念的意識比價淡薄,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要講究技巧,要采用恰當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建設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制定班級公約
一個班級由幾十個學生共同組成,如果沒有一個規章制度,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就會顯得十分混亂,因為,班主任要在遵守校規校紀的基礎上,征求班上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制定一個班級公約,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制定班級公約是進行班級管理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在于執行力度。例如班級公約中規定不允許遲到,如果遲到了第二天就要去打掃衛生,當有學生遲到時,班主任和班干就要起到監督作用,監督這個學生打掃衛生,這樣一來,其它學生就會重視班級公約,意識到班級公約是需要遵守的,并不是一個形式,長此以往,學生的時間觀念和自覺性都會得到增強,整個班級的氛圍也會變得越來越好,形成一個優良的班風。
二、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一個班集體的主人,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就要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才會去為了建設班級而努力。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需要班主任的引導,采用恰當的方式,將這種意識潤物細無聲地灌輸給學生。班集體的建設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夠做到的,需要從一件件小事做到,需要每個人共同的努力。為了讓學生慢慢形成主人翁意識,班主任可以從一件件小事著手,使學生從這些小事中獲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這些事情。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做值日時態度認真,完成后能夠將工具擺放整齊;每天整理好宿舍的內務等,這些都是一些簡單的小事情,但是都會對班級的榮譽產生影響。當學生能夠認真地完成班級上的小事時,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肯定,表揚和鼓勵他們繼續保持,如果學生做得不夠好,班主任應當予以引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班主任還可以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展開座談會,座談會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可以是對一件與我們的學習生活相關的事情展開論述,也可以是對學生是非觀和榮辱觀的培養,也可以是班級決策的形成等等,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班主任要敢于放手
尊重和信任相當于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紐帶,也是學生之間的紐帶,能夠將整個班級凝聚在一起,有了凝聚力才會有集體榮譽感。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形成的重點不是在于班主任,而是在于學生本身,班主任要有敢于放手的意識,給學生掌控全局的機會,學生才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集體,什么是榮譽感。例如學校在舉辦校運會時,班主任不是自己做好各項計劃,分布好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布置的任務完成相應的事情,而是組織的權利交給學生,讓班干部帶著班上的學生去做好這個校運會的各項工作,包括選手選拔、后勤人員、物資準備、啦啦隊等,班上的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校運會組織中。在校運會上,每個學生都能夠各司其職,比賽選手做好全力以赴的準備,啦啦隊搖旗吶喊,后勤人員準備好物資,此時此刻的學生全都凝聚在一起,只為獲取那一份屬于班級的榮譽。
四、開展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
開展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因為在集體活動中,學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代表的更是自己所在的這個班集體,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班級的榮譽。在集體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寬容,學會了鼓勵,也學會了成長,明白了集體的重要性,明白了班集體的榮譽也是自己的榮譽。
五、強化學生的歸屬感和使命感
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主要就是培養學生歸屬感和使命感。在一個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都不一樣,在成績上容易出現偏科或者兩極分化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不利于班級總體成績的提高,也會影響到班級的評獎評優。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班主任可以在班級里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這個活動對于八、九年級的學生尤為適用。“一對一幫扶”活動首先要明確幫助對象,班上有的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性,不遵守課堂紀律導致學習成績差,有的學生學習刻苦,但是成績一直得不到提升;有的學生智力水平比較高但是缺乏積極性,這些都屬于幫扶的對象。其次,要結合幫扶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生對幫扶對象進行幫扶,這是“一對一幫扶”活動的關鍵所在。再次,一開始以班干為核心組織“一對一幫扶”活動活動,采用性格互補和學習互補的方式重新編排學生的座位,方便幫扶活動的開展,但是座位安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班級里形成一個幫扶角,學生可以在幫扶角里互相幫助,形成一種互助的氛圍,引導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幫扶活動中。最后,幫扶活動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要真正地能夠對學生起到幫助作用,幫扶并不僅僅只是學習上的幫扶,還有紀律、禮貌、舉止、勞動等各方面的幫扶,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他人。同時,“一對一幫扶”活動需要進行成果總結,在總結的時候能夠了解到幫扶對象還有哪些不足,能夠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改進。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互相幫助,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成績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學們都將自己當作班集體中重要的一個成員,在期末獲得優秀班集體的時候都意識到班級的榮譽也是自己的榮譽,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班集體并不僅僅只是一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班集體就像是一個溫暖的大火爐,能夠給人帶來溫暖。班集體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決定著班集體發展方向的重要力量,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能夠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使命感,使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從行動上去建設班集體,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
參考文獻:
[1]閉雪花. 初中班主任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策略淺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12).
[2]韋志斌. 高中班主任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思考[J]. 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 (004):71.
[3]龐輝燕. 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J]. 師道:教研,2019(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