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萍
【摘要】培養(yǎng)小學生讀寫能力,既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的基礎,也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的教育改革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在多方面著手,一方面可以從提高閱讀能力教學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從讀寫結(jié)合入手。本文作者著重分析如何提高小學生讀寫能力以及如何“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并且提出解決培養(yǎng)讀寫能力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
“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是小學生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基礎,是小學生學習語文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更是對教師教育方法的考驗。若可以讓學生積極完成閱讀和提高寫作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發(fā)展,是比較符合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的教育改革目標。
一、讓學生形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在開展教學前,提前讓學生預習要學習的新課文,提前了解這堂課所學的新知識。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大體印象,從而去想像這篇文章的意境,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小學生對堂課的期待。在課堂中,教師往往占主導位置,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尤為重要,需要讓課堂變成教師學生相互成就。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堂課中,可以運用音樂、照片等方式形成語文學習的情境,活躍學生欣賞自然景觀的氣氛,調(diào)動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可讓學生欣賞“黃山四絕”的錄像,形象生動地展示出黃山的奇特之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在教學中應首先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做課堂的主人,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美,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抓住課堂,改善教學方法
若要讓“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獲得重大突破,將小學生的讀寫能力無限提高,教師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應用正確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邏輯思維,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1.深度實踐課堂,初步讀寫結(jié)合
實踐的原則應是,讓學生在體驗實踐讀寫中收獲經(jīng)歷,讀過文章后,有過體驗,后續(xù)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從而做到讀寫結(jié)合。在閱讀中體驗作者如何思考,如何構(gòu)思文章布局,亦或是作者如何將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嗅到的、嘗到的等所有感官上的感覺用什么方式記錄了下來的。例如,在學習《夜宿山寺》一課中,首先可以讓學生伴著古典音樂,大聲且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先自行感受文章作者所講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發(fā)揮大膽而驚人的想象,極力渲染山寺之極高的感情,體會詩人用“百尺”“摘星辰”“驚天上人”等夸張詞語來渲染情境,反問學生如果自己是作者會用什么樣的心情什么詞語來表達,說一說自己的構(gòu)思。在結(jié)合注釋和教師解讀生字生詞后,學生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后,讓學生自己仿照文章風格寫一篇屬于自己的詩歌,或讓學生用詩中相同的詞語描述另一個場景,從而讓學生在自己寫的過程中體會讀寫結(jié)合的樂趣,在課堂中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2.注重語言溝通,深化讀寫結(jié)合
語文學習教材中,大多以文字為主,是學生累積感知語言的基礎,教師應多多結(jié)合教材來因材施教,用生動的語言文字與學生溝通,用語文的魅力來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備課時,應注重根據(jù)文章語言風格來準備課堂的學習氛圍,關(guān)注文章中作者的構(gòu)思方法,如何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作者在寫作方面的技巧,在課堂中學會用文章的寫作技巧來舉例說明,并且聯(lián)系另一篇相同的文章來說明這個寫作技巧適用于什么樣的體裁、什么語境、什么的寫作氛圍等。例如,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中,首先通過寓言故事認識了解成語,并且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對課文中的狐貍和老虎有自己的認識,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帶有肢體語言表演這個故事,從而讓課本中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現(xiàn)實中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語言。在學習第五段時,可以讓學生畫出描寫狐貍和老虎表情的詞,并且在讀的過程中理解”神氣活現(xiàn)”“搖頭搖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等詞語,讓學生深刻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是狐貍嚇跑了森林中的動物,他們怕的到底是誰,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話把事情的真相告訴老虎,或者用寫的方式,把想說的話寫給老虎。課堂結(jié)尾用“自主選題,自由說話,師生評議”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選題,如“狐貍,我想對你說……”“老虎,我想對你說……”,或者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如一年后受騙的老虎又遇到狐貍后……用語言溝通的方式形成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習慣,以讀促寫,用實際寫小作文的方式來促進以讀促寫的教學目標。
三、拓展學生課外閱讀量,實踐讀寫結(jié)合
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小學生了解到作者更多的語言文字風格、語言技巧、語言表達方式等。如果一味地局限于學習教材上的文章,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以至于無法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興趣。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見識,拓寬知識面。例如,在學習《葡萄溝》一課時,首先介紹新疆吐魯番的葡萄,讓學生自行理解課文,感悟并積累好詞佳句,理解“熱情好客”“五光十色”等詞的意思。教師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并且問學生關(guān)于葡萄溝的事跡,從而將課內(nèi)知識引到課外,讓學生回家通過查書籍的方式,回答關(guān)于新疆的故事,釆用第二堂課有獎競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課外的知識。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要注重語言的積累,語文的學習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學習明白的,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增加文化底蘊,從而做到讀寫結(jié)合。
綜上所述,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不斷探索文章過渡到實際寫文章的一個過程。提高小學生讀寫能力是促進“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的語文教育改革所實現(xiàn)的目標。這就需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悟到語言的魅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讓學生與教師相輔相成,以促進“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的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克本.小學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016):32.
[2]宋書趁.小學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