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2020年春季學期期間,全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展開了在線教學工作。本文將結合春季學期中教學實踐經驗和對本系學生展開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在線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個人建議,以期對今后時代線上線下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教學反思
2020年春節前后,受到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我國教育系統緊急行動,打響了一場“停課不停學”的攻堅戰。大學生作為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群體,與教師們一起共克時艱,完成了春季學期的學習任務。雖然春季學期的在線教學告一段落,但其影響是深遠的,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所說“從現在起,我們要把這種新鮮感變成高等教育教與學的新常態。”
作為一名大學一線教師,筆者將結合自己本學期的教學實踐,并通過在本系大一、大二、大三學生中(有效問卷數量170份)對于本學期線上教學進行的問卷調查,對線上教學中出現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今后如何開展更為穩定、有序、高效的線上教學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一、在線教學的局限性以及帶來的挑戰
1. 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過多,學生對于平臺和賬號管理的負擔過重。
由于每個學生一學期中少則幾門,多則十來門課,而每門課程的線上教學形式、所采用的教學平臺不盡相同,很多學生都需要安裝不少新的應用程序,并建立大量新賬號,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負擔。
2. 家庭網絡狀況、上課設備的情況不一。
雖然大部分學生的家中都安裝了寬帶,或有足夠的手機流量可供使用,本次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就沒有因為這方面的原因而無法參加課程學習的情況。但其他專業和班級仍有少部分學生在家時沒有穩定的網絡,或是家庭偏遠,網絡信號不佳,可能無法參與直播,或是網絡延遲和卡頓嚴重,影響學習效果。也有部分經濟狀況比較困難的學生,手機功能較為單一,使用手機參加課程直播時效果欠佳。
3. 每個學生在家期間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一,造成學習狀態也相差較大。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相比于以往的線下教學,有23%的學生認為個人學習狀態保持不變,18%的學生認為有進步,而55%的學生則認為自己退步了,還有少數同學覺得難以為繼。
究其原因,有的學生覺得在家可以隨時學習,不需要尋找自習室,能更靈活自由地安排學習計劃,不但學習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能在此期間實現彎道超車。但也有部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在失去了教師、輔導員、班集體隨時監督的情況下,無法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容易產生消極懈怠心理。
4. 個人家庭環境的影響。
雖然大部分學生的家庭都愿意提供較為安靜、不受打擾的學習環境,但客觀條件不容忽視。據問卷調查顯示,在線上學習時,僅約39%的同學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其余同學或多或少地受到噪音、家庭環境及教材等因素的影響。如家中時而有客人來訪、有裝修工程或有其他家庭成員也因特殊原因長期居家,都是會對學習環境產生干擾的一些客觀因素。
5. 網絡平臺上的師生互動相較而言沒有現場效果直觀,師生間的交流變少。
雖說現在的在線教學平臺功能越來越強大,也能實現一些例如彈幕、評論、發言、送花等互動交流,但是由于網絡延遲,學生端僅開啟聲音、不做打開攝像頭要求,以及教師無法面對面觀察學生等原因,也很難實現和線下實時交流一樣的效果。
6. 線上期末考核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包括學生考試問題和教師監考問題。
由于大學的考試時間較為分散,部分家長的重視程度也不像中小學家長那樣高,由家長擔任監考員的方案顯然是不可行的,這一工作還是會落到任課教師身上。
為了實現遠程監考,考試方案都基本都需要學生準備最少一部電腦或兩部手機同時使用,以實現監考和考試作答的同步開展,這為缺乏設備的學生增添了困難。而對于監考教師而言,由于騰訊會議等視頻軟件對于開啟攝像頭人數的限制,當同一場次的參考學生較多時,也需要準備不同的設備、使用不同的賬號進行監考,采取多重手段防止舞弊現象,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
二、如何解決以上問題
1.在線教學平臺問題。
可以在學院、系部的范圍內經過對老師們的調研后,確定少量的統一平臺。由于每門課程的性質、特點各有不同,有的課程以教師講解為主,有的課程以學生操作為主,也有的課程以練習為主,確實不適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但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統一。做到每個專業使用的不同平臺不要過多,固定在兩三個以內,以減輕學生的壓力。
2.網絡、設備和家庭環境的影響。
對于網絡、設備確實有困難,或家庭環境影響加大,無法保證準時參加課程直播教學的同學,建議首先要做到了解實際情況、關心學生的困難,對于缺勤或掛機的學生在課后及時溝通。并在直播的同時,盡量能留下錄課等可供學生課后補漏和研究的學習資料。根據調查結果,即使參加了課程直播的學生,也會有80%在有難以理解學習內容時有選擇性地查看直播回放,因此直播回放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非要有用處的。教師要盡量采用靈活的應對方式,爭取不讓一個學生因為這方面的原因掉隊。
3.在課堂的設計上,要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做出改變,不可照搬線下的模式和內容。
經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在參與在線課堂時,由于面對的是電腦屏幕,無論是從視覺感受上,還是心理上都更容易產生疲勞感。一般的同學專注時間為半個到1個小時,15%只能維持在半小時,34.5%能保證1個半小時的2節課連上。大部分同學的專注度居中,32%能做到比較專注,極少數無法集中注意力,5%的同學能達到全神貫注。那么教師的講授就不宜一次性過長,需要精簡內容,提煉重點,穿插講解與練習等不同環節,以保持學生較高的注意力,減輕疲勞感。在課件的設計上也不宜過于單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結合學生的興趣點,
4.倡導和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
所謂危機,也是轉機。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原本就應該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遺憾的是由于部分學生還無法從中小學高強度的家長——學校管理模式中走出來,適應自己的新身份,因而該能力稍顯不足。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7%的同學認為線上學習時的自律性降低了,24.5認為不變,僅有8%認為提高了。那么學生個人、學校和家庭是否可以三管齊下,引導學生經由這段特殊時期的考驗,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提升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呢?這項重要能力對學生的將來也是有著重大影響的。
5.線上考查問題。
目前而言,需要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這一點需要任課教師、輔導員和家長多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教師在出卷時也要注意題型的多樣化,盡量避免使用教材原題,減少學生舞弊的動機。
三、對于線上教學的反思
總體來說,我國教育界對于這次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反應速度是令世界驚嘆的。從教育部到地方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從硬件平臺建設到優質課程資源供給,從家長到學校,都積極投身到了這場疫情抗擊戰之中。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春季學期的教學任務不但得以按時完成,并且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們本學期對本專業的線上教學效果認可度也較高。
雖然新生事物必然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尤其是在應急階段,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但這段時期的經歷也不失一次有益的嘗試。就教師層面而言,部分教師較為快速地提高了線上教學、網絡考試等方面的技能。并讓一部分課程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建設和完善。這些影響都十分有利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推進,是課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契機。就學生層面而言,這段時間也是學生審視自我、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一次機會。
此次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必將是長遠的,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顯得至關重要。這就更需要我們積極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不斷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克寒,劉瑤,謝蟪旭,王了,張凌琳,羅恩.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03):264-266.
[2]王碧.新冠肺炎疫情下網絡直播教學模式的利弊分析[J].名師在線,2020(17):85-86.
[3]俞曼悅.為了兩億學生居家學習——教育系統抗擊疫情?“停課不停學”系列報道之一[N].中國教育報.?2020-03-23.
[4]鄭文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線上課堂審視[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3(01):23-26.
作者簡介:趙筱婧(1991-),女,漢族,湖北宜昌人,法國西布列塔尼大學碩士,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國語言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