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軍
摘 要:當前電子商務模式保持快速發展,作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在助推消費升級、增加城鄉就業,提高開放水平,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 。S省積極落實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出臺政策文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有序推進,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創新驅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形成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本文多角度對S省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旨在對我省企業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階段,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助力S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
在“互聯網 +”時代,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與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傾向于互聯網消費,使得傳統行業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的數字顯示,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高達6.1億,年增長率為14.4%,網民使用率為73.6%。龐大的網絡購物群體和巨大的電子商務市場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S省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2018年S省網絡零售額大幅增長
2018年,S省網絡零售額已達396億元,同比增長40.5%;其中,實物商品零售額189億元,占網絡零售額的47%,同比增長50.1%,非實物商品零售額207億元,占網絡銷售額的53%,同比增長33%;農村網絡零售額60.2億元,同比增長27.9%。
(二)信息化硬件普及率提高,網絡基礎設施水平提升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法人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近1.5萬家,有99.7%的規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使用計算機,擁有計算機數量共計72.1萬臺,比上年增長5.2%。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隨著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寬帶普及提速”和“光纖入戶”,企業互聯網普及率、寬帶使用率等指標不斷上升。2018年,規上企業使用互聯網的比例達99.6%,比2013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固定寬帶使用率達到84.0%,移動寬帶普及率達到22.7%,移動寬帶普及率比2013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共擁有網站5638個,其中規上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及建筑業企業擁有的網站數分別為1523個、1030個和951個,分別位居國民經濟行業前三位。
(三)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增多,電子商務銷售金額大幅提高
近年來S省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促進了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規上企業“觸電”熱情不斷提高,開展這一新業態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2018年全省規上企業中有4.7%的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同比提高了3.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金額2450.2億元,同比增長183.5%;有2.6%的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采購,全年實現電子商務采購金額922.1億元,同比增長25.8%。
(四)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穩步發展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是各省近年來大力推動新型貿易的重要舉措。省商務廳會同太原市政府等12個單位建立了S省推進跨境電商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安排部署全省跨境電商發展年度工作和重點任務,將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商品線下展示體驗中心納入中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大力支持全省跨境電商業務發展。2018年,S省規上企業中開展了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包括跨境電商銷售和采購)的企業有35家,較2017年增長6.1%,共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48.9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實現的跨境電子商務銷售額和采購額分別為38.4億元和10.5億元,分別占當年全省出口額和進口額的4.7%和1.9%,跨境電子商務采購額占全省進口額的比重較2017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所以中小型企業為了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能轉戰于互聯網電商,尋求新的出路,期待轉型的新模式能給自身企業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二、S省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舉措
經濟高質量發展客觀要求有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發展迫切要求尋求增長依托。在信息化浪潮中,電子商務發展逐漸升級,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通過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構建及政府相關政策制定,實現與電子商務模式的全面融合,從而適應新時代下市場經濟的發展態勢, 全面推動我省經濟健康發展。
(一)加強資源整合,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和加快要以資源整合為前提保障。具體而言,首先需要企業建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資源體系,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手段整合企業內部 的各種價值資源合理分配信息、資金、技術、服務和管理,借助信息化技術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以信息化建設作為基礎性媒介,將產品、資源、客戶、市場整合在信息化平臺上有利于信息的監督和及時反饋。此外,企業還應該重視人力資源建設,著力培養信息化技術人員進行電子商務運營。還要重視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和運用,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通過信息化管理強化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在信息技術與相關行業滲透融合、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化應用水平已成為新經濟動能轉換的關鍵因素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動力。民營企業作為我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信息化發展相對滯后,不僅對其自身發展壯大產生重大影響,也大大降低整體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針對此問題,建議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與推動,通過財政補助、稅收優惠、改善融資環境等辦法,激發民營企業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投入和應用拓展的積極性,為民營企業信息化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組建本地電商龍頭,提高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效應
組建本地電商龍頭,創建自主品牌,提高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效應。創立自有品牌。創建自主品牌雖然面臨投入資金大經營管理復雜等風險,但自主品牌所帶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優勢不可限量,很多電商都是自創品牌取得輝煌成就。在擁有自主品牌前提下,供貨商整合優化分銷商,培訓交流網店經營方法策略,統一價格及銷售政策,合理規避網絡規利用規則,交匯客戶信息。以集團作戰模式整合資源,政府予以資金政策扶持,協同步調形成強大的銷售合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三)大力發展縣域電商
不斷培育壯大電子商務發展規模。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抱團建設發展電商平臺、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在我省投建電子商務產業項目,鼓勵企業擴大電商交易。按照S省電子商務發展的整體思路,要體現區域發展協調互動發展特色,積極布局縣域電商促進城鄉電商的協調性發展。鼓勵支持以產業集聚效應為目標取向發展縣域電商。建設以服務新型農業化為特色的縣域電商,發揮企業模仿帶頭作用,積極培育和擴大企業發展規模,推動產業自身發展與信息、技術和物流等配套服務間的協調性發展。積極采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高信息化水平,優化物流配送體系、加大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企業、平臺、園區等配套體系建設,完善電子商務生態體系。
(四)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
伴隨經濟體系中傳統產業地位的弱化,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新型產業比重的提升,現有人力資源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產業結構變化的需求要隨之進行升級和調整。就會束縛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發,適應經濟跨越發展的需要。依托職業學校廣泛培養各類實用性電子信息人才,建立移動電子商務創新實訓中心,緊隨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新形勢,適應對電商人才的新需求,培養員工適應新形勢下企業的用人要求。
參考文獻
[1]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2]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