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人才擁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同時也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專門思想政治課,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陣地。但是在新時期背景下,僅僅依靠思政課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實施課程思政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有著大量的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契機。結合高校學生教育培養實際,圍繞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實施課程實踐,探討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關鍵詞:專業實踐教育教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一、前言
21世紀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各種社會思潮在市場上流蕩,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培養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為學生開設了思想政治課,旨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正確的指導思想教育學生,讓他們形成符合社會需要的思想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學校要抓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一來,課程思政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關注。所謂課程思政,就是在各門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具有交互性、影響力持久性、綜合性等一系列特點。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有著大量的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契機。結合實際,圍繞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具體方法進行研究。
二、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一)在校內實踐活動中滲透課程思政思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代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他們普遍喜歡實踐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在校內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滲透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校內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聽報告、看錄像、現象辯論等一系列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為學生播放的錄像要凸顯社會新變化、新進展,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在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播放了2020年社會各界抗擊新冠疫情的錄像,使學生獲得了思想熏陶,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祖國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增強理論知識的“現場感”。 通過組織過學生參與辯論活動,讓他們圍繞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先進人物進行討論交流,感受這些先進人物為社會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先進人物作為榜樣,引導學生樹立正能量。
(二)在校外實踐活動豐富課程思政元素
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實踐,也是對他們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路徑。目前,校企合作已經成了高校辦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讓學生在校外實踐活動中充分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提前感受社會氛圍,為他們日后進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要與社會上的優秀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安排學生進入這些企業進行見習或者頂崗實習,使學生以“準職業人”的身份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以全新的身份參與實踐,鍛煉他們的能力,思想情操也在無形中得到鍛煉,比如意識到在社會中進行工作,必須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與他人進行和睦相處。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運用課余時間參與勤工儉學、志愿者服務等活動,使學生加強社會責任感。
(三)借助自媒體拓展課程思政力量
隨著信息科技的進步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自媒體應運而生,如目前所熟知的抖音、火山小視頻、推特、領英、以及各種各樣的自媒體平臺,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可以發揮自媒體的力量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自媒體平臺的內容要緊扣黨和國家關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的整體部署??梢猿闪iT的課題研究小組,調研校外網絡自媒體傳播內容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學習借鑒其他高校自媒體建設的優秀經驗成果,為自媒體平臺內容建設提供思想指導和方向決策。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思想狀況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自媒體教育內容,比如剛入學的學生,進行基礎的媒介素養培養。對于大二學生,進行生命觀、世界觀的引導。對于大三的學生,進行價值觀和就業觀的引導。使自媒體的內容在層次上循序漸進,用貼心的語言、貼心的交流、貼心的服務,增強思政教育在自媒體的滲透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育為本,德育為先。不管在什么時候,學校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光靠專門的課堂思想政治教育課難以系統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所以探索專業實踐教育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路顯得尤為必要。教師要挖掘專業實踐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契機,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迪,為他們的卓越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 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3] 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8,(1):119-122.
[4] 劉勇."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化建設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7,(6):88-91.
作者簡介:楊豐銘(1982-05-),男,漢族,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備注:本文為湖北省2019年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以“五個思政”為基點探索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9GB096)》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