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p>
摘 要:在我國扶貧進程中,文化扶貧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脫貧的重要要求,通過全面開展文化扶貧工作可使貧困地區實現長久脫貧目標,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借助文化支持來提升建設水平。結合精準扶貧的角度來看,開展文化扶貧能夠使貧困地區文化素質水平提升,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的傳承,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保障,給群眾帶來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精準扶貧;文化扶貧;文化基礎
引 言
小康社會建設作為我國的重要發展目標,通過帶動全國各地區的富裕,可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對于貧困地區,應重視精準扶貧的開展,分析貧困的原因,制定適合的扶貧計劃,使扶貧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當前地區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提升貧困地區的文化素質水平,發展文化產業,可使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有效改善貧困問題,推進貧困地區的全面發展。
1精準扶貧視角的文化扶貧涵義
文化扶貧指的是在精準扶貧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貧困地區的文化貧困現象進行識別,在文化建設、產品供給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經營、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進行因地制宜的精準幫扶,使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高,同時能夠提升當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使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
2精準文化扶貧開展的重要性
2.1貫徹了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推進農村貧困脫貧工作的要求,使我國的扶貧工作具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有效實現脫貧,需要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例如貧困戶不愿意搬遷或者搬到新房之后又回到舊房里的問題,表明了群眾思想上存在缺失。文化扶貧的開展能夠使貧困地區的群眾的思想觀念得到改變,能夠意識到政府是為人們帶來保障,使貧困戶能夠真正實現脫貧。因此,實施文化扶貧是落實十九大精神觀念的重要措施,對我國貧困地區的文化與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2.2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的重要指導思想,表明了發揮出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加大力度推進人民造福事業的發展的重要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多次提到了人民,因此,黨與政府對以人民為中心極為重視。在精準文化扶貧中,對象是貧困群眾,通過扶貧工作的全面開展,能夠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體現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因此,文化扶貧的進行符合我國的發展觀念,對國家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2.3是提升脫貧內生動力的長效保障。扶貧過程中的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貧困群眾脫貧的動力不足,在一些偏遠的山區的貧困鄉村,交通設施比較落后,信息閉塞,群眾對政府的扶貧政策缺少深入的了解,同時,對市場缺少全面的認識,這對貧困鄉村及民戶的發展產生了影響,難以實現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扶貧不僅需要提供物質保障,還需要精神上的幫扶,給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使貧困戶能夠樹立發展的信心,為脫貧的進行提供更多的動力。文化扶貧對貧困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文化建設、提升文化素養水平,可使脫貧具有更加完善的基礎,發揮出貧困戶的有效作用,使脫貧的進程加快,能夠體現出扶貧工作的效果。
3精準扶貧視角下推進貧困地區文化扶貧工作的措施
3.1根據貧困地區群眾實際需求開展扶貧工作。為了實現文化扶貧精準化目標,應將文化扶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得到落實,例如在體育器材以及電影、圖書報刊等方面,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考慮到群體需求,使扶貧工作更加有效。群眾的滿意度能夠作為評估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重要參考內容,應將群眾的現實需求作為開展工作的目標,使鄉村公共文化建設能夠符合群眾的需求,提升扶貧工作的質量,使扶貧更加具有精準性特點。例如,在建設鄉村圖書館后,需要結合群眾的需求對農業技術以及生活技能等類型圖書資源進行完善,使圖書館的建設能夠為群眾帶來更好的幫助,使圖書資源體現出更多的價值,使扶貧工作的開展具有更好效果。再比如,在建設鄉村文化活動場所的時候,需要對選址進行科學選擇,建設在鄉村人口聚集的區域,使更多的群眾能夠受益。
3.2因地制宜開展貧困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精準文化扶貧的重要內容,應結合當地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合理進行服務基礎設施設計,使文化扶貧的開展有相應的基礎,通過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使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擴大,能夠達到全面覆蓋的目的,加強文化建設的效果,能夠為文化扶貧工作帶來保障。當前隨著民眾經濟收入的增長,文化消費需求也在逐漸增加,鄉村文化商品及服務也應進行創新,結合人們的需求進行改善,實現商品及服務的多元化目標,由于對公共文化產品及衍生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對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供給側內容開展深層次改革。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推進基礎文化公共設施部分的完善,保證各個鄉村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夠實現網絡式的覆蓋,并且將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化作為切入點,借助惠民文化設施來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豐富化目標,使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得到創新,為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條件。另外,應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障礙去除,結合鄉村的人口分布情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參考相應的信息進行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使建設更加科學,能夠有效縮短文化活動場所與居民聚集區之間的距離。在公共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下,群眾的文化消費能夠更加便利,還能夠使各項文化活動順利進行,為當地的文化建設帶來相應的支持,提升了群眾的文化素質水平,還能夠使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之中。
3.3利用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應抓住地方文化資源的優勢,使產業建設具有更好的條件,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有著推進的作用,在一些貧困地區鄉村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例如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應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優勢來進一步建設文化產業,使其能夠與旅游產業相結合,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文化精準扶貧提供相應的條件??蓪⑧l村地區的文化產業作為扶貧中的重要部分,有效利用當地的文化優勢來提升產業的發展水平,使貧困地區的文化建設具有更好的效果,促進文化產業的經濟增長。在貧困地區文化扶貧過程中,將鄉村地區的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做好,使其能夠發揮出更多的優勢,能夠為當地的文化等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同時,應將鄉村文化資源進行精確定位,根據鄉村的文化資源環境特點來建設文化產業,并且利用文化品牌提升影響力,使文化產業的發展范圍擴大,能夠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有效實現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并且使鄉村群眾的經濟收入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結 語
精準扶貧作為脫貧的重要舉措,對我國貧困地區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當前的扶貧工作中,應將重點集中在文化扶貧上,借助文化建設來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在開展精準文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貧困地區群眾實際需求明確扶貧的目標,結合不同地區的情況來開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完善文化建設內容,還應利用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產業,使貧困地區的生產動力增強,為脫貧帶來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齊峰,由田.新時代文化扶貧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探究[J].江淮論壇,2020(01):146-150.
[2] 付翠蓮,林婉潔.精準扶貧視域下農村文化扶貧困境與突破路徑[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1):1-6.
[4] 時文雯.提升文化扶貧實效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人文天下,2019(21):59-63.
[5] 侯慶.基于文化精準扶貧的公共圖書館建設[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