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容
摘 要: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小學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且隨著我國教育部提出了“立德樹人”這一改革理念之后,受到了廣大教職工工作人員的重視。因此,小學教師要積極響應國家所提出的立德樹人改革號召,始終秉承以德育為首、以德育為本的教育思想,組織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終身教育為宗旨,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產生優良的品德意識,有效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將從做到實事求是,以事實確定德育內容;做到理實統一,以實踐創新德育形式;做到合作育人,以合力優化德育環境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教師應該如何落實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小學學校;立德樹人;落實策略
小學學校被看成是最佳的“黃金教育期”,這是因為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人生閱歷淺薄,且認知單一,會通過日常觀察與親身體驗去獲取一定的認知,由此便會產生相應的價值觀,養成具體的行為習慣。這就意味著教師的言行舉止與教育態度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德育認識,而這將會對學生產生終身影響。因此,小學教師必須要重視德育教育活動,全面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保證學生在學校成長期間能夠切實實現長足發展。
一、做到實事求是,以事實確定德育內容
一直以來,小學學校所組織的德育教育活動都存在脫離現實的不良問題,由教師宣傳先進的德育教育思想,要求學生反復背誦,但是卻并沒有結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導致小學生雖然接觸過高尚的德育知識,卻并不能將其內化為個人品德結構之中,無法實現有效成長。對此,小學教師在德育教育活動中便要堅持做到實事求是,真誠了解學生現階段所遇到的主要矛盾,由此來設計具體的德育教育計劃,以便及時改善學生的品德意識、心理健康,讓學生及時受到德育啟發。
通過認真觀察,筆者發現本班學生并不善于分享,總是想著獨享個人物品,但是其他同學卻能無私為自己付出。于是,筆者就針對這一現實問題組織了一輪德育活動,先是讓學生帶著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到學校,認真講解為何自己會如此喜愛這個玩具,介紹自己的真實生活。其中,有不少學生都對其他同學的玩具產生了好奇,提出了玩對方玩具的建議,卻被同伴拒絕。對此,筆者就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而這些學生則氣呼呼地表示是因為對方過于小氣。于是,筆者就提示學生,學生是否主動分享了自己的玩具,是否做到了主動分享與付出。這個問題讓學生沉默下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也沒有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有幾個學生還因為羞愧而臉紅了。于是,筆者就趁機告訴學生,分享的前提是付出、犧牲,學生要首先懂得分享,杜絕自私自利,才有可能會讓對方也樂于分享,任何形式的索取、蠻橫霸道都不會收獲真正的友誼。在筆者的指導下,本班學生也主動嘗試向同伴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做到平等交換,認真玩起了玩具,還因此懂得了分享的意義與好處。
二、做到理實統一,以實踐創新德育形式
在德育教育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經歷感受,確保學生可以真正實現有效成長。因此,小學教師要堅持理實統一的德育指導原則,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去組織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下去思考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由此豐富學生的德育感悟,讓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
就如通過家長反饋,筆者發現有許多學生都存在挑食、浪費食物的不良問題,家長也希望筆者可以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于是,筆者就設計了一輪耕種計劃,即準備了一些花盆,且在教室內專門開辟了一塊空閑區域作為植物角,讓學生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如小蔥、韭菜、豌豆等等,并為此組建了學生小組,使其輪流照顧這些植物。待蔬菜成熟之后,筆者就與學生一同采摘了這些蔬菜,還與學生一同制作了簡單的食物,學生們也吃得津津有味。于是,筆者就告訴學生,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每一棵菜、每一口肉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養殖的,他們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希望學生能夠始終銘記收獲糧食的快樂、幸福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珍惜食物,不可挑食、浪費。后來,通過家長反饋,孩子們挑食、浪費的行為有了明顯改善,而筆者也提出讓學生在家中種植蔬菜的建議,一方面可綠化家庭環境,另一方面則可切實改善學生對食物的態度,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做到合作育人,以合力優化德育環境
客觀來講,小學生的行為處事方式與品德意識會受到家長的直接影響,所以我國一直有“孩子是家長的翻版”這樣一句俗語,應該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且要針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德育問題與家長合作,通過家校合力去推進德育教育計劃。因此,小學教師要堅持與學生家長積極合作,共同推行德育教育計劃,全方位地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使其及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監督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本班有許多學生都存在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攀比的現實問題,不懂得珍惜金錢、物品,存在嚴重的浪費、虛榮心理。對此,筆者就決定從家長入手,因為家長的過度縱容是導致學生養成不良消費習慣的根本原因。于是,筆者就組織了一次家長會,較為詳細地列舉了學生在班級內與同伴攀比的不良行為,同時認真詢問了家長的育兒觀念,發現大多數家長只是單純地想滿足學生的需求,給學生提供優渥生活,但是卻無形中導致學生出現了虛榮心理。于是,筆者就與家長一同合作,由家長負責監督、控制學生的不良消費心理,把控學生的零花錢,且要時刻告訴學生要懂得珍惜,不可浪費,不要一味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德育教育活動十分重要,可以切實改善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汲取人生智慧,從而切實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因此,小學教師要積極落實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養成規范的行為習慣,且能切實優化學生的意志品質與心理健康,促使學生實現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 韓梅.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87-88.
[2] 卓偉良.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88.
[3] 王玲霞.以語文教學為視角談小學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華夏教師,2020(14):35-36.
[4] 白玉權.創新小學班級管理制度 促進學校德育發展[J].甘肅教育,202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