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摘 要:近來,由于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小學美術教育,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并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合作模式的引入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對于學生自身的綜合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文分析了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探討了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并根據小學美術課程的具體實施提出了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建議。以期望能夠改善合作學習模式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美術課堂的有效性,提高美術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美術;合作學習;策略探究
現階段下的小學美術中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經常忽視學生的主導地位,但教師的強制性講解往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不大,教育效果尚不明顯。只有真正理解小學美術的本質含義,才能釋放出自己的真正優勢并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一、小學美術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意義
小學階段下的美術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學生通過學生獲得基礎藝術知識,并且藝術教育需要發展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思考能力,觀察和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其本質就是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來實現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參與興趣的提升。同時,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發展,美術課程被認為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方式。與小學美術課程有關的內容很多,知識面也更廣泛,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更緊密。小學階段下的美術課本包括繪畫,書法,手工藝品,雕塑,建筑和許多其他方面。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結合現實生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本文將對小學美術課程中運用合作模式的意義進行全面的分析。
1、能夠營造更加活躍、精彩的小學美術課堂。相比較于傳統模式下的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合作學習的教育模式更適合于小學教育。小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的好奇心通常是很強烈的,也正是應為如此學生在小學階段下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合作學習教育的引入是在創造相關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學習和將注意力集中在美術課程的學習之中。同時,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的話學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權,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老師可以進行持續性的教學指導,學生跟隨老師的思想并對新知識非常感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在課程中進行全面的教學的設計與規劃。
2、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相對較新穎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下的美術課程優點結合,學生可以在學習美術的同時發展美術創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尤其是,美術課程的開展更是格外的需要學生在現階段下的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當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創作藝術品時,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獨特想法,交流自己心中的想法,最后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獨特小學美術作品,實現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及時的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以此實現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課程內容的全面學習。
3、能夠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小學美術教育主要面對的群體是學生,但是這些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的年齡普遍較小,所以通過自身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來實現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全面掌握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地指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個人差異進行針對性的問題和指導,使學生能夠輕松地實現回答問題的能力。了解藝術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此外,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教育,學生可以彼此討論和學習,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有關問題的討論并養成對問題的良好思考習慣,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整體能力。這也是相比較于傳統美術課程教學中團隊合作學習模式所具備的一個優勢。
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
1、合理分配學習小組。為了提高學生在現階段下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性,老師必須首先對學生進行相對應的分組。當然,在分組之前,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并了解其學習狀況,性格特征,愛好和思維特征等方面,這是教師分組的重要依據。教師可以按特定方式將不同的學生分組。這樣,學生可以在協作學習過程中互相促進,以達到互補效益的目的。教師還可以按照“均勻分組”的原則進行分組,這有助于與一些學生進行交流,以取得共同的進步。具體的分類方法視情況而定。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小組分組的時候,需要能夠具備靈活性,以此實現班級小組之間的均衡性,以此實現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課程知識的有效學習。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分組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能夠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來進行分組工作,這樣能夠讓每一個小組之間的分配更加的平衡,實現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發展與進步。因此教師需要能夠在小組中安排個性不同的學生,以此之間相互彌補,實現學生在美術課程中的有效學習。這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也能夠讓學生在現階段下的課程開展更加的全面。
2、進行積極引導。為了提高小學美術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在美術課程的具體實踐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習內容明確學習任務,并指導協作性探究。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心理要素相結合,然后根據總體教育目標精心設計學習挑戰。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需要緊密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和愛好,這樣能夠在生活中與學生所學習的內容之間搭建聯系,這樣能夠讓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更為通透,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中實現自身行為方式的發展與進步。也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自身的探索思維,促進學生在現階段下自身行為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可以針對美術課程開展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進行有效的平衡,促進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課程知識的全面學習。同時教師還需要能夠注意到培養學生在現階段下的合作意識,以此讓學生更加能夠明白團隊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并注意到集體力量的作用,實現小學美術課程的有效開展。
3、做好課外拓展和遷移。為了能夠讓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小學美術課程開展的更加全面,教師應注意學生在課程之外的知識擴展和轉移。在組織課外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依舊需要將課堂學習的內容作為核心,有效地整合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對于班級中的學生表現,教師可以逐個引導各個小組收集相關的照片,圖片和海報,然后讓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并收集和分析相關的知識并且展開文字內容的介紹。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就學生的合作學習狀況提供適當的反饋,以便他們可以充分改善學生的學習不足。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美術素養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外讓學生組織黑板報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開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意識的針對學生在現階段下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促進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與進步。這樣能夠充分的實現學生在課外對于課程知識的有效拓展,也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強化了對于課程內容的有效學習。促進學生自身在課程中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綜上所述,在構建合作學習教育模式時,教師需要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討論問題和思考問題,并且給他們提供討論問題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同時當學生需要指導時,教師也需要能夠及時的介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并培養獨立的學習技能。
參考文獻
[1] 瞿麗君.對小學美術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一點嘗試[J].科學導報,2014(5):100-100
[2] 張梅楊.建立小學美術合作學習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13(1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