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平
摘要: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準教學切入點,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以及教學目標出發,給學生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和學習環境,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文章結合當前語文教學現狀,就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做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
自2011年起,義務教育就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不僅要求教師全方位培養學生,而且也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目標進行多重培養,既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又要使其初步適應社會實踐,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同時高效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興趣是小學生愿意深入學習的不竭動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創設具有綜合性特點的教學情境,并添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促使學生獲取更多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激發其求知欲。首先,教師要先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與學生學習或生活相關的事件、一些寓意較強的童話故事等,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使其了解和學習如何分析文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持續有趣的內容,從而保證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其次,教師要做好趣味性內容與課堂內容的結合,既要保證學生能夠有所進步,又要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從課文中選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內容,如水少瓶口小、加石子的整個過程等,將這些內容以幽默的方式講給學生,必要時還可以添加動畫或圖片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可以以問題的方式從加石子的目的及意義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剖析,如這個故事的寓意不僅有積少成多的含義,也有著堅持的意思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深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能在較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切入社會實踐,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更重要的是為了促使學生獲取相應的知識和初步的實踐能力,而社會實踐最需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在課堂上引入部分社會實踐內容,盡量鍛煉自己的交流能力。首先,教師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如熟讀課文、咬字清晰、自信等,并適當給學生創設口語環境,給予其能理解的話題讓學生自由交流和討論,教師在一旁跟進指導和糾正。其次,教師要注意將其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可先讓學生討論課文,然后順著課文邏輯逐步引領學生去討論社會上的一些事情。
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在講課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討論“什么動物最厲害”。對于這個話題,學生一般都會表現出非常大的討論興趣。對此教師要予以鼓勵,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討論狐貍、老虎以及一些小動物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以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述狐假虎威,并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一些小動物見了狐貍要逃跑,以及這個故事有什么寓意。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討論內容將之延伸,如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事情?最后教師再予以總結,引領學生口述或者寫小故事,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內容來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能有效促使學生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
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性學習
截至目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置好課堂教學環節,從思想到語言再到實踐、從課內到課外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時,在上課前教師要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包括學習生字詞、了解文章邏輯,以及如何復述文章等。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討論,以貫通全文為主,盡量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和分析文章,同時可以留下一些疑問,如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還有哪些動物能重新長出尾巴或者其他肢體嗎?對于文章中能給出的答案,教師可以與學生討論解決。對于一些較為疑難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其布置為課后作業,鼓勵學生去查閱資料,并給學生一些查閱文獻的方法或思路,從而能讓學生高效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
語文綜合性教學的開展,既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學習興趣,又需要教師合理設計課堂內容。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實際的聽、說、讀、寫能力給其創設相應的學習環境,并有意識地將課堂內容延伸至課外,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曹艷玲.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初探[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6).
[2]王寧.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性初探[J].新校園(學習),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