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建議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深入學生實際、利用多媒體技術及互動教學,從而實現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教學。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高效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032-02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及時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通過設計課堂導學案等方式進行學習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擺脫不良因素的影響,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一、精心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高效預習
預習是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起始環節,良好的預習習慣能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由已有的知識出發,展開有針對性的探索活動。在設計《生命可以永恒嗎》一課的導學案時,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學習的目標,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寶貴價值。之后,從教學重難點方面進行切入,使學生進一步知曉生命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如一個人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讓學生從視頻中分析相關知識點,最后圍繞教學重點“生命的意義”對學生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檢驗、反思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在導學案的指引下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整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二、深入學生實際,創設生活教學情境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教師要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對接,拉近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了解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知識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有效生活情境。在教學《合理利用網絡》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聯系生活談一談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與弊端。有的學生說: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為親切;有的學生則說:大量參差不齊的網絡信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對這些答案進行整理,引導學生思考:面對網絡這把雙刃劍,我們該怎么辦呢?經過熱烈討論之后,有的學生認為,應合理利用網絡提高個人素養,減少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有的學生認為,應該從自身角度出發,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通過此種課堂討論模式,教師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實現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提高。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活動更具多樣性,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特性,幫助學生擺脫以往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的狀況。例如在教學《遵守規則》一課時,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是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學生的學習往往停留在機械記憶層面。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圍繞“規則”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講述小明在未遵守規則時的相關遭遇,接著引導學生思考:規則是什么,它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教師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而在提問環節,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通過動態圖片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一個個問題制作成具有趣味性的PPT,加深學生對專項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利用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及時轉換身份,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此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督促者。教師應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加強互動交流的效果。這樣一來,師生能夠在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展開教學,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例如在教學《珍視生命》一課時,教師需依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日常生活中珍愛生命的例子。問題提出時,學生大多會積極參與討論。當討論完畢后,教師再讓各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回答,總結整個小組的發言成果,其他小組針對這一小組的發言情況及時評價、補充。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合理飲食、早睡早起有助于促進身體健康,由此得出:我們應該定期對身體進行檢查,日常加強體育鍛煉,珍愛自己的生命。在這樣的互動交流模式中,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實現學生知識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設計多元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以一些文字性的內容為主,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難免感覺枯燥乏味。為改變此種情況,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的練習題目,促進學生的思維朝縱深方向發展。在教學《生命的思考》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出示經典案例,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辯論賽,讓學生按男女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圍繞“人是否有選擇死亡的權利”進行辯論。正方觀點認為:人是有選擇死亡權利的;反方觀點則認為:人要繼續生存。這樣的辯論賽,活躍了整個班級的教學氣氛,教師及時對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命意識。此后,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知曉生命的意義,從而多角度地了解生命的發展歷程。
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特點優化教學方案,引導學生突破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重難點,構建更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水宜.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
[2]任保軍.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創新實踐與反思[J].文理導航(上旬),2019(6)
[3]柏國峰.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之我見[J].新課程,2018(36)
作者簡介:黃華克(1966— ),壯族,廣西百色人,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法學學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課程教學改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