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音樂活動的基礎就是音樂欣賞能力,如學生在搜集和音樂有關的信息后,將這些音樂信息進行分類和篩選,最后得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然而在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跟隨新課程教育的不斷改善,社會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其信息化教學技術也慢慢被很多的音樂教師廣泛地應用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與此同時也為如今的音樂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性,對信息化的教學技術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音樂欣賞課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在教育中也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要是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中,那么學生就可以靈活地掌握相應的學習技巧,與此同時還可以不斷地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面,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音樂靈感,也為學生今后的發展鋪墊了牢固的基礎。所以在日常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指引學生們將信息技術和音樂欣賞課程連接起來,進而提升他們的音樂技能。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音樂欣賞課中,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音樂鑒賞力。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開展音樂教學,合理地利用教師們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謹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把信息技術科學地融入音樂課堂中,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的活躍,還會不斷地減少學生們學習音樂知識的難度,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學生之間是存在不同差異的,并且教師也需要尊重學生們的差異,所以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播放一些舞蹈音樂的視頻讓同學們欣賞,積極地鼓勵學生對自己所看到的舞蹈和聽到的音樂進行評價,無論學生評價的質量是好還是不好,都要對學生進行表揚,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找出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也強化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 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歷史背景和音樂作品融合
(一)只有充分地讓學生們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在創作中發生的故事,學生們才能夠靈活地掌握音樂的精髓,在日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音樂作品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和作者從中發生的一些故事進行現場還原,并通過播放圖片和視頻等,將音樂作品的一些內容進行擴充,要讓學生們觀看視頻和圖片的時候能夠將看到的場景及時地和音樂作品相結合。小學音樂教師能夠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將學生的思想引入音樂作品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們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充分地感受到音樂特有的魅力,讓與音樂相關的故事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愛,讓學生們積極踴躍地融入音樂作品中。比如,在學習湘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的《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部音樂作品時,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以音樂審美為主要核心,從同學們熟悉的事物中入手,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先讓學生們按照節奏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歌詞,其次,讓學生們用自然的聲音演唱出這首歌曲,最后要讓學生們在音樂中,產生對祖國、國旗的喜愛之情,并培養學生們的情感。教師也可以搜集一些關于國旗和國徽等標志,讓同學們進一步地了解他們的來歷,也可以請同學說一說有關于這些的小常識和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還有就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要利用多種方式和方法,讓同學們在課堂中感受到音樂的獨特美,還要讓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中充分發揮出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熱愛。
(二)直觀一點說,音樂其實就由音樂符號組成的,在音樂的背后也隱藏了作者很多的情感,比如是當時時代的背景或者社會的環境等,要想讓小學生對音樂的本質有一個好的了解,音樂教師就需要對音樂作品的具體背景和音樂背后的故事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的講解。以前的音樂教師在講解音樂背后故事的時候都是口頭講解,這樣是很不容易將原有場景進行真實的還原。但是如果音樂教師對多媒體設備進行合理的運用就能夠很好地將這個缺點彌補上,在對音樂進行有效的延伸中,音樂教師就可以通過短視頻或者文字圖片等對相關的音樂作品進行有效的擴展,再將音樂作品的創作時代和背景慢慢地融入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們進行欣賞和觀看。借助多媒體設備,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更快速地進入到音樂作品中,更有效地縮短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并且也讓學生們對音樂作品的魅力和創作的環境以及氛圍有一個真切的體會。比如在欣賞《紅星歌》的時候,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對這首曲子的背景知識進行口述,再將《閃閃的紅星》播放出來,這樣一來小學生們就能夠快速地進入到那些令人難忘的歲月中,隨后,教師還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展示一些實際生活中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之林的相關圖片,比如在奧運會的領獎臺上、在神舟系列飛船發射時候的圖片等等,通過這些圖片的渲染,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之情,同時在配合上《紅星歌》的音樂,就可以很好地將作品和時代進行融合,也讓學生們對音樂作品魅力的感受加深。
三、 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一)實際生活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們不光可以將所學內容和自己接觸的問題相結合,并且還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音樂教學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就是欣賞,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課本中會涉及戲曲欣賞和歌曲欣賞等內容,也涉及從古至今很多樂器的音色和特點等。如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樂隊演奏版、天安門實況版和學校升旗儀式等版本,讓學生們全面地了解國歌,這樣的成果肯定比讓學生們聽幾次錄音,唱幾遍歌曲,再聽老師講一講愛國大道理的效果好得多。這樣不僅讓學生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獲取了美好的藝術,這也是學生和老師心中最想達到的效果。音樂屬于體驗的藝術,如果只通過教師單一的講解是沒辦法讓學生們從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因此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教師要和學生們共同分析和研究,這樣一來不僅調整了師生的關系,也打造了優良的學習氛圍。
(二)網絡搜索
當前人們運用最廣的技術發明也就是網絡搜索,網絡搜索也是信息技術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搜索中,只要人們輸入想搜索的關鍵詞或者關鍵句,就可以迅速地找到相關的信息。以前的教材知識因為受到了嚴重的資源限制,所以呈現的信息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現在的網絡搜索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小學音樂教師在講解《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一課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搜索,這樣不僅能夠找到不同版本的曲目,還可以把不同樂器演奏的曲目下載下來,隨后音樂教師要將下載好的歌曲進行欣賞,找到不同樂器演奏的差別,再把作品含蓄動人和比較細膩的部分記錄下來,給學生們欣賞的時候教師需要將記錄的部分著重講解,讓學生們對這首曲目有一個更好的了解,此外,通過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可以讓學生們對音符和樂器有一個更好的認識,這樣一來也大大地促進了音樂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加濃厚。
四、 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
當前,網絡搜索得到了世界各領域的廣泛運用。通過網絡搜索,我們可以很快速地掌握我們想要知道的所有信息,在以前古板的音樂欣賞課程中,因為教學內容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導致對信息認知不夠全面。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比如,學生們在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部作品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利用網絡搜索一些關于貝多芬的作品和在創作中的一些故事。如果教師對所學的內容信息掌握的不夠明確,那么在教學中,也很難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音樂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現在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讓學生快速地找到和《命運交響曲》相關的故事和歷史背景以及作者對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當學生們對這些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就會明白每一位演奏者之間其實都存在差別的,也能感受到音樂作品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樂器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們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如今的信息技術非常的便捷,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充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對學生來說,只有音樂課堂生動形象他們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音樂教師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將一些圖片或者動態的文字和短視頻等融入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中不止可以欣賞音樂,還可以通過聲情并茂和時空同步的融合,讓學生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當學生們的器官有更多的感知時,大腦的想象空間也就會更多,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眼界,還增進了學生和外界的交流,多媒體技術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們求知的大門。
五、 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欣賞課程中是具有一定的有效作用的,小學音樂教師也應該將實際教學中的信息技術和音樂背景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們在觀看音樂視頻的過程中,有一種身入其境的感覺,并將自己帶入到音樂的背景中,更好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開闊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們欣賞音樂的能力,并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黃文娟.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黃河之聲,2020(4):118.
[2]王迎春.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203-204.
[3]劉芹芝.信息化教學技術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21):38-39.
[4]王香.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課程整合研究[J].教師博覽,2018(4).
[5]孫艷俠.信息技術讓小學音樂課成為學生的天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6).
作者簡介:
成玲玲,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