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軍
摘 要:當前我國的網絡環境十分復雜,各種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在不斷更新,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接觸到互聯網的人們。大學生作為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一方面,年齡普遍較小,價值觀尚不穩定,另一方面,在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中,缺乏判斷真假的能力,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優化網絡環境,加強網絡監督的同時,要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方式,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要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思想政治理論課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經過持久的艱苦奮斗和不懈拼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次次偉大飛躍,這些偉大飛躍之所以能夠實現,不僅依賴于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的不懈奮斗,更源于我們黨和國家始終如一的初心堅持。要做到不忘初心,我們在思想文化領域就必須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今時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支柱,是堅持我國社會主義方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接班人,他們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只有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精神信仰,我們才能打好祖國建設的根基,保證我們始終走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上,在面對國外反動勢力以及國外意識形態的侵蝕顛覆風險時,才能堅定不移,抵御風險。在網絡發展十分迅速的今天,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網絡時代的來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碎片化地獲取大量信息,對于信息的真假卻需要自己辨別。而這種辨別能力,僅僅依靠人們自身擁有一定的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加強思想上的建設,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網絡環境的特點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
(一)信息泛濫、更新速度快,大學生容易盲從,缺乏政治理論課熱情
互聯網在進入中國以來,在相當短的時間實現了迅速發展,這與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密不可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我國基本矛盾也轉變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互聯網的使用和普及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互聯網最初傳入中國時,因互聯網設備昂貴以及技術限制,普及率并不高,我國的經濟水平并不足以實現互聯網的普及,但在短短的十幾年里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接近百分之六十,并且仍然在快速增長。新興技術的發展也使得互聯網不僅僅局限于電腦,人們可以在手機上實現方便快速的網絡連接,這無疑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拓寬了人們的眼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在給人們提供了便利,豐富人們視野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挑戰。互聯網信息量十分龐大,人們幾乎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得任何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來自于不同的終端,或多或少都帶有信息發布者的自身觀念和因素。大學生缺乏辨別真假信息的能力,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并且這種龐大的信息量伴隨著極快的更新速度,一個熱點新聞還沒過去,另一個新聞就已經呼嘯而來,在沒有形成成熟穩定的價值觀之前,這些大量且駁雜的信息以極快的更新速度,猛烈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例如,如今的互聯網上許多披著解讀歷史外衣的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編造或者曲解一些歷史事件,對國家領導人進行污蔑抹黑,企圖通過這種手段,動搖人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支持,動搖我國走的社會主義道路。類似這些信息,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具有錯誤導向性的,大學生在不了解歷史真相的情況下,一旦盲目相信了這些流言蜚語,就會對自己的價值觀產生懷疑,對我們的道路產生懷疑,這是相當可怕的。
當然,互聯網信息泛濫和信息快速更新帶來的挑戰和難題不僅僅體現在虛假信息對人們的沖擊上,還體現在享樂主義的蔓延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上出現了炫富、攀比等一系列現象,各種各樣的人在互聯網上把豪車豪宅和昂貴的奢侈品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互聯網上甚至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攀比大潮。他們把及時行樂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認為人生苦短,要盡可能地去消耗青春,甚至不惜出賣一切也要得到想要的物品。與此同時,他們嘲笑勞動,認為勞動不能實現人生價值,只能浪費青春,更有甚者提出了“讀書無用論”,認為讀書學習只是自己欺騙自己,有時間還不如出去游玩。在這些信息的沖擊之下,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在沒有穩定的價值觀的情況下,很容易動搖信念,認為學習無用,放棄學習,最終耽誤了自己的學習,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正是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許多大學生把實用主義放在首位,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要學就學能夠賺錢的知識,不能端正學習態度,缺乏政治理論課熱情。
(二)便捷性高,學生學習沒有獨立性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互聯共享,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互聯網普及率的上升也帶來了一些列問題,人們收入的提高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提升,如今在城市和鄉鎮,幾乎人人都能使用上手機,手機的普及也提高了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可以方便的通過手機使用互聯網,信息的獲取又在形式上有了更大的便捷。而這種便捷又給大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學習上的改變,許多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和開放性投機取巧,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用思考,直接在互聯網上搜索即可得到答案,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用費心,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事。甚至在考試的時候,也有大學生攜帶手機,通過互聯網搜索答案,達到作弊的目的?;ヂ摼W的便捷性本應該用于學習資料的擴展和知識的傳播,卻導致了大學生學習獨立性的喪失,學習能力的喪失,成為了大學生弄虛作假的工具。大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現象,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大好的學習時光被用來消遣娛樂,最終浪費了時間,知識也沒有學到。
(三)開放性高,大學生缺乏辨別能力,主流價值觀培養受到阻礙
開放性是互聯網的又一特點?;ヂ摼W是一個共享的平臺,每一個終端都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言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每一個終端也能在互聯網上看到其他人的觀點和其他人分享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的真假難以辨別。于是互聯網的開放性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許多人在網上不經思考,隨意發表言論,或是造成社會恐慌、或是給國家工作帶來不便。例如,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涉及的人數很多,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救援工作一直在穩步進行,社會公眾積極配合,本應該是共度難關。但是互聯網上時不時冒出一些謠言,如武漢三天后超市藥店全部關門、美國送來救援物資中國隱瞞不報等一系列無腦言論,給正在努力協調各方,保證社會穩定,以實現早日度過難關的黨和政府帶來了困擾,一面要協調各方,一面要實時辟謠。這正是互聯網的開放性所具備的兩面性,一方面可以讓所有人發聲發表觀點,另一方面又不能控制言論的真假。大學生普遍年齡較小,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念,缺乏對真假信息的辨別能力,很有可能因為愛國情緒的驅使,成為別有用心人士利用的工具。
二、對策
(一)優化網絡環境,完善網絡監督機制,同時提升政治理論課實用性
針對互聯網信息泛濫、更新速度迅速,造成了大學生盲從跟風,認為只有實用性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從而進一步認為政治理論課沒有實用性,與自己無關的這一系列現象,我們首先要通過完善網絡監督機制,優化網絡環境,讓那些宣揚錯誤價值觀的現象得到遏制,及時制止攀比之風、浮夸炫耀之風和“學習無用論”等錯誤觀念,強調學習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知識學習的地位。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政治理論課的實用性,而不是把簡單的政治理論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只有把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改變學生以往的“政治理論課與自己無關的”觀念,最終實現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觀念的徹底轉變。
(二)培養學生學習獨立性,引導學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上文提到,互聯網的便捷性為大學生帶來知識擴展選擇性的同時,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喪失獨立學習能力,課上通過互聯網消遣時間,課下通過互聯網弄虛作假,考試時通過互聯網抄襲作弊,這些現象的產生不僅僅是學生單方面的原因,更是課堂教育形式的古板和教師課堂授課的不作為。因此,我們應該創新課堂教育形式,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合理利用互聯網的積極方面,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更要嚴格要求,不能不管不問,任由學生利用互聯網消遣時間,經過長期的引導和教育,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真正學的到知識的課程,并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大主流價值觀的宣傳
互聯網的開放性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方便了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一方面又給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的形成時期,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沖擊,因此要特別注意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念的培養,來避免不良意識形態的輸入,這就要求我們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課堂,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廣到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互聯網、圖畫、宣傳標語等一系列手段,傳播主流價值觀,不斷創新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方式,把主流價值觀的宣傳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讓大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國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的優越性,從而堅定信念,避免西方文化的沖擊。
三、結語
當前我國的網絡環境仍然十分復雜,各種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在不斷更新,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接觸到互聯網的人們,大學生作為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一方面,年齡普遍較小,價值觀尚不穩定,另一方面,在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中,缺乏判斷真假的能力,因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優化網絡環境,加強網絡監督的同時,要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方式,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要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用性,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大學生也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學習獨立性,合理利用互聯網,自覺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完善自身,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
班人。
參考文獻:
[1]李永安.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陜西教育:高教,2016(12):78,80.
[2]李曉華.論如何利用微媒體平臺拓寬思政教育空間[J].新聞戰線,2015(20):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