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昕慧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的發展主題。音樂作為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的基礎科目之一,對學生的美育發展、智育提升、德育培養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普遍存在“不敢唱”“學不會”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有效性研究
常言道,音樂是陶冶人情操,音樂曲調猶如清泉,快樂流向大自然,讓人感覺到美的享受。如何有效進行學習音樂知識,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理念,尋求適宜于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體能動性的發揮,通過音樂的欣賞,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歌唱技巧,較好培養小學生對音樂情有獨鐘,激發起創作激情,為小學生今后在音樂方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從創設課堂環境、開展游戲環節、引入器樂演奏三個方面對此進行策略探究。
一、創設課堂環境,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環境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課堂活動都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將所要教授的音樂歌曲以直觀、生動的場景進行展示,有利于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有效掌握和深度參與。此外,正處于兒童階段的小學生,對外界的事物和環境變化充滿極大的好奇心理,正確合理的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方向,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和學習心理。因此,在音樂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把握學生這一特點,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動物說話的教學中,考慮到這是一首關于不同動物發音的歌曲,為了讓學生對這個歌曲進行準確學習和傳唱,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歌曲內容,創設多種動物歡快蹦跳的場景,如,小雞、小鴨、青蛙等。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展示,都紛紛跟著歌曲進行輕聲學唱,還不停做出動作,充分融入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通過課堂環境的靈活設置,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被激發,還增強學生對歌曲的識別和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授的質量。
二、開展游戲環節,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小學生本身正處于活潑好動、熱衷游戲的時期,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小學生主觀心理的把握,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的活動中,常常出現“三分鐘熱度”“開小差”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知識吸收。因此,在音樂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要求,靈活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以趣味生動的課堂游戲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授的質量。
例如,在“音的長短”的教學中,考慮到這是關于音符長短的學習內容,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法,將會使學生對音符的理解存在困難,無法有效地達到教學的要求。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聲音模仿秀”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對大自然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掌握其聲音律動之間的規律,如,小雞說話“嘰嘰嘰嘰”、小鴨子說話“嘎嘎嘎嘎”、老牛說話“哞-哞-”等,可以借用動物的聲音學習到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時值,從而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通過游戲環節的設置,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還能使學生的樂理掌握更加主動,更易于學生的課堂吸收。
三、引入器樂演奏,打牢學生音樂基礎
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課堂環節的設置和組織方面缺乏認知基礎,常常抱有“不是主科不用認真”的心態,從而導致學生的音樂基礎得不到有效的夯實和打牢。同時,單一的聽歌學歌,雖在一方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但對學生的學科培養和素質發展造成阻礙。將器樂演奏導入到課堂當中,將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歌曲的傳唱和理解,實現有效教學的要求。因此,在音樂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的思想,積極引入器樂演奏,優化教學形式,使學生的樂理學習更具有主動性,以此達到夯實基礎的效果。
有效的音樂教學,不僅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得以被激發,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有助于打牢學生的音樂基礎。此外,學生通過器樂與歌曲的融合教授,有利于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和技能,促進學生多元化的發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師,從學生的內在基礎出發,不斷深化教學形式,優化教學結構,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有主觀色彩,從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教育支持。
參考文獻:
[1]朱福強.淺談關于小學音樂有效教學課堂的構建研究[J].北方音樂,2019(10).
[2]溫韡韡.探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之我見[J].中華少年,2019(11).
[3] 馮會.淺析探究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第6期.
[4] 徐紅.淺析小學音樂高效教學策略方法[J].好家長,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