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摘 要: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校教育踐行“德育智育同步,個性共性相長,能力知識并重,創新“傳承兼顧”的教育思想,將“公誠博雅”校訓滲透到核心素養培養的四個維度中,建構學校德育課程體系。
關鍵詞:核心素養;公誠博雅;校園動態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2-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8-0008-01
一、四個維度建構德育校本課程理念,聚焦核心素養
湖南省湘陰縣左宗棠中學(以下簡稱“我校”)設計校本化育人目標,踐行“德育智育同步,個性共性相長,能力知識并重,創新傳承兼顧”的教育思想,提出特色創新的德育理念,將校訓“公誠博雅”滲透到核心素養培養的四個維度中,建構學校德育體系,明確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向。
公為根。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心憂天下憂,敢為天下先。公忠報國,公義立身,公平處事,公正待人。應聚焦學生責任擔當的情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國家認同等素養。
誠為本。誠者,天下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對內忠于自己的本性,對外忠于自己所擔當的責任,內外一致,言行一致,為國赤誠,對黨忠誠,交友真誠,做人實誠。應聚焦學生自主發展方向,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珍愛生命等素養。
博為魂。博學之,審問之,慎行之,明辨之,篤行之。“博”是一種追求,一種目標,博愛處事,博聞強識,博見廣義,博學益智。應聚焦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樂學善學、勤于反思、勇于探究等素養。
雅為骨。品格高尚,情趣高雅,談吐儒雅,文辭典雅,舉止文雅,行為優雅。腹有詩書氣自華,“雅”乃處事之風骨。應聚焦文化基礎與底蘊,培養學生的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等素養。
二、致力追求動態文化課程,搭建核心素養教育平臺
一是節日主題活動。例如,在母親節、端午節、重陽節、教師節組織學生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滲透誠信與感恩教育;在五四青年節、清明節、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慶節等開展以緬懷先烈、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共筑中國夢等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心憂天下與公誠報國的愛國熱情。在學雷鋒月、中秋節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教育活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可以班會、演講、論壇、參觀、訪問為載體,以作文競賽、小品舞蹈、書法繪畫、板報等為表現形式,力求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輻射面廣。
二是禮儀養成教育活動。從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文明意識。在開學第一課,我校就以“走進左中”為主題,開展了“爭創文明校園、文明班級、美德少年”的教育活動,要求學生“把路走好、把飯吃好、把書讀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話說好”,從學習和生活的細節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雅治學,聚焦人文情懷與審美情趣培養。同時抓好每周一升旗儀式、國旗下演講活動等契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是社團活動滲透德育。學校重視學生社團的德育功能,發展了季高話劇社、紅學社、生物探秘團、化學俱樂部、英語口語社、足球社、籃球社、舞蹈社等社團,豐富了校園生活,讓學生在“挖掘潛能、張揚個性”中涵養博雅理念。
四是科技教育活動。我校組織開展了校園科技創新比賽、航模比賽、溜溜球比賽、魔方比賽等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是創新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加強學生的公誠信念與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例如,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進行慰問演出、清潔村莊。讓學生走出校園,彰顯了“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將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增添了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獲得成長。
六是將傳統德育與新時代德育有機結合。例如,讓學生參加《經典誦讀》《湖湘道德講堂》等,汲取傳統文化精髓,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七是開展“三關愛”活動。開展關愛老人活動,我校每年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都組織師生志愿者到敬老院開展慰問服務活動,陪伴老人,獻上節日的慰問。開展關愛社會活動,組織學生清理垃圾廣告,撰寫保護環境論文。開展手拉手同伴互助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杜尚榮,王笑地.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內涵、特征及原則[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8):42-46.
[2]戚逍逍.基于核心素養的班級德育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中小學班主任,2018(6):15-18.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高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德育課程研究”(XJK17BZXX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姚 斌(1968—),男,湖南岳陽人,湖南省湘陰縣左宗棠中學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