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霞
摘 要:高中教育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應首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著手點,豐富課堂活動的內容,采取議題式教學的模式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改革在我國高中教育中正在不斷深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科綜合素養成為高中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文章對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和高中政治課堂實施議題式教學的意義進行了探討,詳細分析了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遵循的原則和議題式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科素養;議題式教學
一、 前言
采取議題式教學的方式開展各項教學活動,要求教師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在課堂中將議題貫穿始終,提高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中,根據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理念要求,需要教師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將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綜合素養作為教學重點目標,遵循“議題貫通”的原則,在政治課堂上保證教學活動的思行合一,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政治教學革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 議題式教學的內涵
議題式教學依托教材內容為基礎,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入的解讀后,根據議題來設計相關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真實的社會實踐,從中選取合適的素材,要求素材內容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同時需要素材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實踐價值。在此基礎上,確定和設計議題,著重凸顯出議題的探究價值和矛盾性,引發學生的思考,開展深入的情境活動探究。在議題式教學模式中,收集資料的過程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為學生提供持續性探索的議題素材,制定多元化的問題,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主體,根據議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在不斷地探討和交流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議題式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實施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上,通常是由教師占據了課堂上的主導位置,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下聽教師講解重要的知識點。這樣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是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書本材料中尋找答案,掌握知識點的方式以死記硬背為主,和教師、同學之間缺少交流和互動。長此以往,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不到培養,限制了政治學習思維能力的提高。而利用議題式教學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議題展示和分析,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學生之間彼此協作,共同分析和探討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在課堂下,學生則一同收集資料,深入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正確評價,學生之間的政治思維形成碰撞,掌握更多的知識,拓展出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合作探究中強化合作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教學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下,需要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政治學課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政治核心素養中涵蓋了科學精神、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共同參與等內容。培養高中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一過程中單憑教師的教學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各個方面加強協作,除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之外,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自主參與、親身實踐、動手操作,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目前培養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需求。采取議題式教學的模式,教師在政治課堂上創建起合理的教學情境,設置議題,讓學生通過資料搜集等方式,強化對知識的思考,真正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辨析和探究活動中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 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議題貫徹的原則
在高中政治一體式教學過程中,“議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借助合理的議題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點。議題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來源豐富,議題的選定和政治教學的最終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采取議題式教學的方式展開政治教學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和協作,堅持議題貫徹的原則,真正在高中政治教學實現議題式教學。政治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明確目前政治教學課堂的任務和目標,將議題式教學的議題貫徹理念和其重要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到教學活動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高中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形成較強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堅持思行合一的原則
高中政治課堂上采取議題式教學的方式,應強調知行統一理念,嚴格遵循思行合一的原則,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實踐活動,打破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豐富的政治教學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讓學生在思行合一原則下,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作用,在活動型課堂中對政治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索熱情。教師應在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議題展開全面的思考,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后針對議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針對議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掌握豐富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構架,保證議題式教學的有效性,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基礎建設。
五、 以培養高中生政治學科素養為目標的議題式教學策略分析
(一)設置合理議題,引領教學方向
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課堂上,首先要求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議題,明確和引領政治教學的方向。可以選用的議題來源非常廣泛,立足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設置合理、科學的議題。以高中政治經濟生活必修一中《國家財政》這一課程內容為例,以我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采取的措施為背景材料,設置“抗擊疫情過程如何體現與我國財政息息相關?”為總議題,在此基礎上再設置“材料如何體現財政的作用?”為議題一,“有人認為,既然國家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具有巨大作用,因此,財政收入越多越好。請你對這一觀點進行評析。”為議題二,開展課堂探究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師生共同分析和總結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以及財政的作用等,培養學生關注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意識,增強主人翁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