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興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征、性格特征設置新穎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為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注入新鮮的血液,即構建小學數學趣味性課堂。文章主要闡述了現階段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趣味課堂的重要意義,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小學教學趣味課堂的可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課堂;問題;重要意義;可實施策略
一、 引言
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除了學生本身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興趣以外,外部教學形式是否具有趣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是否能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能夠開展相關的思考和學習。所以,如何構建趣味性小學數學課堂成了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的教學研究課題之一,著重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滿足“寓教于樂”的教學要求。
二、 現階段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數學老師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師教授——學生接受”的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因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涉獵廣泛,不僅包含數字、運算、符號,還包括幾何、長度、面積、體積等內容,但是部分數學老師無論在教授任何方面的數學知識時,都會按照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作業的順序進行教學,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來牢記數學知識,這樣單一的形式化、流程化的教學模式,無疑加重了數學理論知識的枯燥感,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厭倦情緒以及排斥心理,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絕不僅僅存在于數學教材之中,而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老師無論是在設計教學目標還是在設置教學任務時,都是圍繞數學考試展開的,而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也僅僅局限于考試重點與難點,而忽略了課外拓展能力的提升,這種局限數學教材的教學模式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而且不符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學方針,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相對死板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也逐漸引入了諸多新興的教學方法,例如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構建生活化課堂等方法,但是部分數學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運用這些教學方法時存在著過于形式化的問題,只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生硬地穿插進去教學情境,并沒有發揮出教學方法的真正效益。部分年長的教師對于新興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嚴重的排斥心理,而年輕的教師雖然愿意接受和學習新鮮事物和新穎的教學理念,但是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在運用教學方法過程中由于過于死板,也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相對滯緩。
三、 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趣味課堂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改變傳統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
上文已經提到,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填鴨式”或者“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這樣單一、死板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氛圍中無法獲取學習參與感,亦無法提高學習積極性。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性格頑劣好動,對生動有趣的事物與環境會自然產生興趣與好奇心,而趣味性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則可以引導學生融入活躍的教學氛圍中來,無論是在導入階段、教學階段還是復習階段,學生都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樂趣以及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并且內在的驅動力可以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世界,有利于教學改革方針的落實與實施。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未健全,小學生在接觸數學知識之前的生活經歷中,多是生動的、具象的事物與環境,這樣的反差和變化自然會給學生帶來陌生感,從而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厭倦情緒與排斥心理。既然小學生很難自己主動地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數學老師通過構建趣味性課堂,為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外部條件進行改善和優化,讓學生可以間接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無論是國家人才培養戰略,還是陶行知教育的指導方針,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都是素質教育大環境的必然要求,而趣味性課堂的構建則為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所謂趣味性,就是不再單一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去獲取數學知識,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當學生遇到數學問題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來獲取問題的結論,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數學老師的有效指導下,可以充分發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為今后的學習、成長與發展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 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趣味課堂的可實施策略
上文已經提到,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使得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學氛圍相對枯燥,因此,對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要做的就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性格特征,構建趣味性的小學數學課堂,關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課堂,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可實施策略。
(一)在課前導入階段創設教學情境
筆者認為,課前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學生只有在課前導入階段對本課所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才有利于學生在接下來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內容的學習中來。在傳統的課前導入階段,數學老師一般是采取設置數學知識問題的模式,這樣的模式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開始階段就會陷入困境,導致接下來的學習會更加舉步維艱。教學情境法的課前導入模式則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弊端。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運算》時,數學老師可以設置一個教學情境:一棵蘋果樹上一共結了10個蘋果,樹下一共有3只猴子,并且用動畫的形式展示每一只猴子依次拿走一個蘋果,最后每只猴子都有三個蘋果的時候,蘋果樹上還剩下一個蘋果的畫面,由此讓學生感知到余數的概念,并且為本課的學習內容埋下生動有趣的伏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程教學的推進與深入。
(二)在課程教學階段設置教學游戲
上文已經提到,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性格頑劣好動,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很難在45分鐘的數學課堂中保持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向學生傳授的教學內容非常抽象,學生自然會產生厭倦心理,導致學習積極性低下,那么學習效率也會自然降低。因此,為了增強課堂趣味性,數學老師可以將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融入教學課堂中來,讓學生可以在玩中學,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設置一個“抱一抱”的數學游戲,數學老師可以邀請10位同學參與游戲,每一位學生穿上帶有數字標簽的衣服,數學老師喊出一個數字之后,兩位同學兩兩擁抱,并且說出衣服上的數字是通過怎樣的運算法則得出老師所說出的數字。通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階段融入數學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放松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可以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因為游戲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學生的反應能力,所以通過數學游戲也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思考方式,擴展學生的數學思路,為批養學生數學素養也奠定了基礎。
(三)在課后復習階段布置生活化作業
眾所周知,僅僅依靠有限的數學課堂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充分鞏固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后作業的設置模式中,數學老師通常會給學生布置煩瑣的書面作業,學生只能用做題的形式來鞏固數學知識,不可否認,這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鞏固的效果,但是由于形式的單一性和枯燥性,不利于學生長久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所以,在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數學老師應該改良課后作業模式,巧設生活化數學作業,讓學生進行拓展實踐學習。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去超市購物的生活作業,去超市隨意購買自己喜歡的零食、蔬菜或者玩具,并且將自己所拿的總錢數、購買商品的單價、數量以及剩余的錢數都進行詳細的記錄,最后用所學的數學四則運算知識來總結此次的購物之行,數學老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生活作業展示的平臺,為其他學生進行總結匯報演出。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化作業無疑為學生的課后復習階段增添了趣味性,學生通過完成生活化的數學作業,不僅解放了學生沉重的數學壓力,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也可以在完成生活作業的過程中感知到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系,提高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符合陶行知教育的指導方針和教育理念。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傳統小學教學課堂中存在著教學形式相對單一、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以及教學方法相對死板的問題,因此老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數學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前導入階段創設教學情境、在課程教學階段設置教學游戲以及在課后復習階段布置生活化作業,從而實現趣味性課堂,可以改變傳統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重要意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天瓊.淺談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6-297.
[2]王多海.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J].學周刊,2020(13):67-68.
[3]李小娟.論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與學習興趣的培養[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28-230.
[4]馬海堂.巧用教學游戲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25-427.
[5]蔡寧.立足趣味 激活課堂: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導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