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以分層教學理念指導英語教學設計。本文筆者從識記分層、閱讀分層、檢測分層、作業分層四個方面,探討了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個性發展
【作者簡介】安麗琴,甘肅省定西通渭縣平襄初級中學。
分層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提供不同的學習指導,推動每個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初中英語課堂中滲透分層教學理念,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實現英語課堂教與學的協調統一。英語學科教學內容較為煩瑣,對學生的各項能力要求較高,教師要以系統化的教學設計眼光關注學生英語詞匯識記、英語文本閱讀、英語課堂檢測、英語課下作業的分層設計,使分層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科教學當中。
一、識記分層,夯實認知基礎
英語詞匯的識記是初中英語學科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教師對識記教學進行分層設計,能夠加深學生詞匯內容的辨析、記憶效果,夯實學生英語認知基礎,落實英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拆解課時教學的詞匯內容,設計層次化的英語詞匯識記任務,控制詞匯教學的任務量,為學生英語詞匯的識記學習設置能力臺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辨識和記憶英語詞匯知識。在英語識記教學中,教師要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啟發學生在扎實掌握詞匯內容的基礎上,思考詞匯的音素、音節、音標的特點,深化學生詞匯理解。
冀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編排,把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分成六個小節,每個小節都有獨立的主題,這種細致的編排模式,課時教學的新詞匯變得更少,詞匯內容的主題也更加清晰。例如,Module 1 Lesson 4:What is it?的教材編排,英語詞匯主要是圍繞于教室內常見的各種物品。教師以教材提供的情境圖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小節最開始的文具圖片,找出小學階段已經學習過的文具單詞,喚醒學生的已有認知,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主題。接著,在具體的新知教學中,教師設置了多個層次的學習任務,要求低層次的學生學會eraser、guess、first等新學習詞匯的正確讀音和拼寫,扎實掌握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要求中等層次的學生辨別單詞的詞性、因素、音節構成,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和把握英語詞匯;優等生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同時,與同桌進行表達演練,嘗試把新學習的詞匯內容代入到“Is it a...?Yes ,it is./No, it isnt.”的對話演練中,以此提高學生詞匯表達的應用能力。
二、閱讀分層,適應能力差異
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強弱之分,體現在閱讀學習的閱讀進度、思維深度、理解層次等方面。教師應適應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對閱讀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降低閱讀學習需求,只要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學習,得到英語知識、英語能力的有效發展,就要積極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對于學生閱讀活動中進度不統一的情況,教師要發揮合作學習的教學優勢,把英語閱讀能力相近的學生分配到同一小組,為不同小組設置難度不同的閱讀任務,使閱讀進度較快的小組成員,將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閱讀問題的深度探究中,與其他小組保持閱讀學習的基本同步。
例如,在冀教版初中英語Module 1 Lesson 14 Colors and Feelings小節教學中,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很多有關顏色和情緒的單詞,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通讀“I feel blue”文本內容,了解文本大致意思,找出其中學習過的描述顏色、情緒的單詞,并標出還沒有學習過的單詞。教師可以展開新知內容的深度講解,并分析question、sick、scared三個新知詞匯的具體含義,引導學生完整翻譯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以“Lets Do it”中的第三小題作為閱讀教學載體,設置層次化的閱讀學習目標:閱讀文本,翻譯文本的具體含義;找出其中描述情緒的單詞,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哪些詞匯應用不夠合理;修改文本中措辭不妥的詞匯,換成符合文本語境的恰當詞匯;結合“I feel blue”閱讀收獲,嘗試把修改后的詞匯內容,與顏色單詞一一對應。通過一系列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深度閱讀學習,這樣發展了學生閱讀學習的思維品質,提高了學生閱讀學習的實效性。
三、檢測分層,實現分類輔導
在每個課時的鞏固訓練環節,教師設置一些針對課時內容的檢測習題,考查學生課時學習成效,從而提供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教師當堂檢測習題的內容設置要體現層次性,將英語基礎知識作為考查重點,適當延伸一些考查學生多種英語能力的訓練習題,以“金字塔”的習題檢測形式,鞏固學生英語認知,深化學生英語知識的理解。一般來說,當堂檢測的題目不宜過多,教師可設置三道基礎知識問題,兩道提高性問題,一道綜合性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檢測習題的挑戰性,促使學生在訓練鞏固中,得到知識的深化和英語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不斷地向更高層次發展。
英語知識的學習不是靠簡單的背誦就能學好,還需要培養學生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促使學生養成英語表達的習慣。教師在注重基礎知識考察訓練的同時,還要適當融入一些表達性的訓練內容,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輸出能力。例如,在冀教版初中英語Module 1 Lesson 22 In the Restaurant的教學中,本課時涉及的新詞匯共有12個,而且waitress、dumpling、problem等單詞的拼寫難度相對較高,詞匯知識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在課堂檢測時,應著重展開這些基礎知識的鞏固訓練,穿插設計連線題、翻譯題、聽寫題等多種習題,激發和保護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這些單詞的學習印象。待學生順利完成這些基礎知識的準確建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模擬餐廳點菜的語言場景,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服務員和顧客,完成點菜和報價的內容。這樣兼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分層檢測設計,鞏固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深化了學生的英語認知理解。
四、作業分層,落實減負增效
采取完全統一的英語作業模式,雖然能滿足大部分中等生的學習需求,但會增加能力層次較低的學生的學習負擔,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也會讓優等生感覺毫無挑戰性,不利于英語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教師通過作業分層的設置方式,在作業內容中,標注出不同難度的題目,要求學生從最低難度做起,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努力完成更多的題目。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英語認知和英語能力的薄弱點,用個別作業的形式取代統一作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作業方案,培養和提升學生特定的英語能力,以此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學習的英語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家長來說并不困難,教師可以尋求家長的配合,設計一些家校合作的英語作業內容,增強作業訓練的趣味性,提高學生作業訓練的實際效果。例如,冀教版初中英語Module 1 Lesson 25:Jennys family的教學內容是圍繞Jenny一家的家庭成員展開的,課堂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正確介紹家庭的成員關系,根據圖片說明每個人的職業和行為表現。教師設置課后作業時,用實踐性更強的主題活動取代了傳統書面作業,要求學生找到家里的全家福照片,通過詢問家長了解家庭成員的職業,用簡單的英語語句描述這些職業特點,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寫作方向,完成一篇英語作文。當遇到不會寫的英語單詞時,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至于作文的篇幅大小、具體內容等,教師并不做過多要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教師用自由度很高的作業形式,促使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得到英語表達能力、英語寫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初中英語教師在展開分層教學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避免學生因處在較低層次當中,產生自卑心理,運用贊賞教育的方式做好英語課堂的心理疏導,維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尊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教師要根據學生動態發展的實際情況,及時、合理地調整分層設計,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帶動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努力學習英語知識的內驅力,發展學生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黃菲.因材施教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實踐[J].名師在線,2018(03): 76-78.
[2]陳小燕.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J].內蒙古教育, 2019(07):33-35.
[3]鄭美珊.隱性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