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法課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之一。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從情境體驗、合作探究、比較感悟、拓寬渠道四個方面探討了優化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法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胡金姬,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一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要素,即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以及學習能力(教育部,2018)。這四要素與人文性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但語法與閱讀、寫作、聽力相比,卻是最缺乏人文性的內容。所以,如何在語法教學中踐行核心素養觀愈加引人深思。本文將以筆者執教不定式的時態和語態教學為例,探討聚焦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一、情境體驗,發展語言能力
情境=情+境,它賦予知識和認識以情和境,從而使知識和認知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背景化、問題化和思維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可以說情境是學生認識的橋梁,是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橋梁(余文森,2017)。然而,情境不能憑空創設,它要依托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從各種鮮活的語言材料中選取貼近生活實際和時代脈搏的教學資源,精心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能發展語言技能。
[教學片段1]教師讓學生觀看中英雙語漫畫宣傳片“一帶一路”,以開啟不定式教學。學生觀看后,歸納出宣傳片的主題:the benefits of the Belt and Road。 接著,教師追問如下兩個問題:1.How many participants are reported to have signed various visa-free agreements with China?2.What seems to be getting popular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
在這個環節,教師創設視頻和問題情境,巧妙地引出新的目標語法,激活了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學生在看、聽、說的活動中,初步感知和理解不定式的用法,發展了其語言能力。
二、主動探究,培養思維品質
《課標》指出:思維品質的培養目標是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教育部,2018)。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基于語篇的觀察、分析、概括等探究活動。語篇如下:
Will the Belt and Road benefit you if you travel overseas.Among the participants nearly 50 are reported to have signed various visa-free agreements with China .A total of 150 million Chinese visitors are expected to be received by the Belt and Road participants by 2020.China has direct fights to 43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Fight transfer? History!You also save the trouble of currency exchange.Chinese mobile payments seem to have been accepted by 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Language used to be a problem for travelers.Not any more.Chinese is thought to be a necessary skill for all sellers.“NiHao”appears to be getting popular.If you happen to go overseas to study,the Belt and Road will help you.
[教學片段2]教師讓學生分五步進行探究。第一步,學生在語篇中畫出不定式,以提升學生對目標語法的關注度;第二步,學生自主探究,明晰不定式各種時態的主動形式和被動形式,以提高信息思辨能力;第三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對比、分析畫線部分的句子,歸納出不定式的功能和各種時態的意義,明確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用法,以提高判斷、分析和推理思維能力;第四步,學生總結可以跟不定式的形容詞、動詞和句型,以促進概括性思維的發展;最后,教師答疑解惑并要求學生畫思維導圖展示探究結果。此舉有利于零散、碎片的語法知識形成完整的框架,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依托語篇循序漸進地明悉目標語法,其不同層面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培養。
三、比較感悟,培養文化品格
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一直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目標。要熟練自如地運用英語就必須了解和接觸外國文化,必須擁有識別英漢語言差異的能力,同時,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與本土文化有關,所以教師不僅要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滲透目的語國家的文化,還要引導加深對理解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進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學片段3]教師從兩個方面入手把培養學生文化品格融入語法教學中。一方面,進行英漢表達差異對比。教師讓學生完成兩道漢譯英練習:1.開辟絲綢之路不容易。2.我覺得看英語電影并不難。(Answers:1.Its hard to open up the Silk Road.2.I feel it easy to watch English films. )通過比較不難發現,英漢在表達結構上大相徑庭:英語講究形式,習慣用it充當形式主語和形式賓語代替真主語和真賓語;漢語注重意義,只要達意即可。另一方面,感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引導學生感悟“一帶一路”語篇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組織他們盡量運用不定式向外國友人寫封書信介紹“中國絲綢”。
完成任務后,學生增強了鑒別英漢表達差異的能力,建構了英語思維模式,提高了文化自信,激發了學好英語、用英語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動力。
四、拓寬渠道,提升學習能力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資源管理是“學習能力”的三個重要維度之一。它包括拓寬英語學習渠道與多渠道獲取信息。但目前的語法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資源僅僅是現成的教材和教輔資料,這使學生的學習渠道大大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師應提升專業素養,精選、整合、豐富英語學習資源,為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創造條件。例如:不同版本的英語教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和VOA慢速英語新聞,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英文報紙雜志,優秀英文影視頻和英語學習軟件等。
[教學片段4]布置作業。第一,采用新世紀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一篇題為A Good Day的閱讀文章作為輔助學習材料。因為文本包含大量不定式語法,所以教師可以采用語法填空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筆頭練習。第二,指導學生收聽VOA慢速英語新聞,進一步學習不定式,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
學生通過上述拓展的學習渠道,提高了不定式語法知識的信息輸入量,鞏固和內化了目標語法,提升了其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
五、結語
總之,面對新課改的挑戰,教師要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巧妙地融合在語法教學中,最終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