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不可小看,組建一支優秀的班干部隊伍能夠有效減輕班主任的工作量,更能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協助老師做好管理工作,成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是打造班干部優秀隊伍的關鍵,本文就小學低年級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展開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班級管理;班干部;選拔;培養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班干部是班集體的骨干,是班級管理的基石。一支負責的、穩定的班干部隊伍,是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班風及減輕班主任工作壓力的重要保障。因此,組建一支合格稱職的班干隊伍是班級管理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要想擁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做好選拔與培養工作是關鍵。一旦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這種熱情會相互影響,從而帶動整個班級,構建和諧班級集。根據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經驗,筆者對小學班干部的培養策略探索如下:
一、慧眼識“珠”,組建班干
培養一支優秀的班干部隊伍首先是發現苗子,從班級學生中選拔出認真負責的優秀學生,這是組建有效班干部隊伍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面對一年級新生,班主任可以先讓每個學生輪流當班長,班干部輪換制的實行,能讓每位學生自覺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小主人,同時也能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并留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用慧眼來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表揚認真負責的班干部,讓學生們各盡所能來展現自己的長處,再采用師生舉薦、自我推薦的方式選舉出第一任學生干部。
到了二年級,學生之間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都有自己覺得合適的班干部人選,這時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申請的方式進行班干部的職位競選,再由學生投票,公平推選出票數最高的學生為班干部人選,這樣的選拔方式既能得到班級同學的支持,凸顯選賢舉能的效果,當選的班干部也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更好的約束自己,為管理班級做最大努力,成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二、明確分工,人盡其才
班干部選拔完畢后,應分配適合他們的“崗位”,比如團隊意識好、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強、成績較好的學生為班長,能歌善舞、性格外向的可以為文藝委員,憨厚老實、吃苦耐勞的學生勞動委員等,明確班干部分工和職責,更利于進行班級管理。
作為班級的“領頭羊”,班干部應具有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但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這就需要班主任培養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全局意識。小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如果在管理中遇到困難時,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同時,班干部應接愛班主任老師及班級其它同學的監督,當班干部在管理中遇到問題時,班主任也應積極引導,引導他們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待人做事,要及時制止并糾正班干部的“徇私”現象,幫助其樹立正面形象,促進班級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耐心引領,茁壯成長
(一)扶一扶
低年級學生畢竟年齡尚小,對于新產生的小干部來說,他們難免到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組織早讀、第一次帶領學生課外活動、第一次組織大家勞動、第一次應對突出事件、第一次與其它同學溝通及向老師匯報等,這都離不開班主任老師的耐心指導,抓好這些“第一次”,手把手地“扶著走”,幫助他們逐漸積累管理經驗,樹立信心,這是培養班干部的關鍵一步。
(二)半扶半放
低年級學生的自檢能力不強,看問題比較片面,當他們獲得了別人的贊賞時就喜歡露一手,自作主張,比如有同學晨讀時遲到,就會受到班長的“指責”,并在教室門口“罰站”。對此,班主任應做好自己的“參謀”角色,幫他們分析、出主意,從實際出發,對他們正確的想法、做法應加以肯定,而錯的應及時否定、制止,做到“半扶半放”,幫助學生干部逐漸成熟起來。
(三)大膽放手
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扶一扶”、“半扶半放”的具體指點后,我們的“小干部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時,班主任不妨大膽放手,給他們真正鍛煉自己的機會。比如晨讀前,由學習委員負責收發作業本、檢查學習作業;做課間操時,由體育委員負責督促同學排隊;放學時,由衛生委員負責班內衛生打掃工作的監督。當然,大膽放手并不意味著置之不理,仍然需要班主任關心并定期與他們溝通交流,提醒他們要注意些什么,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幫助學生干部更好的適應角色,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成效,使班干部們有條不紊地進行班級管理。
總之,班干部是班集體的骨干與核心,是實現班級目標管理的重要基礎。而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是打造班干部優秀隊伍的關鍵。但班干部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需要班主任耐心,細心,熱心的指導和教育。讓我們在培養低年級班干部上多花一些心思,不斷去嘗試,不斷去創新。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解放自己,為中高年級實現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會為我們的班集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陸秀梅.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策略之管見[J].名師在線,2017(13).
[2]陳旭旋.試論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干部培養的工作[J].名師在線,2017(13).
[3]黃秀蘭.淺談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