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煌
【摘 要】在我國高考政策不斷發展下,各學科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也進行了適宜調整。高考考試中已經不單單注重知識教育,綜合能力也成為了考察重點。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強調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實現個性化教育,進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新高考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進行分析,旨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課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當今社會呈現出信息化和知識化發展趨勢,人才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具有較強綜合素質。這促使學校教育要從教學本質上做出改變,需要打破傳統單一應試教育,逐步轉變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而物理課程作為高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對提高學生綜合物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創新教育思想,構建新型課堂教學
由于受到我國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高中物理教師多數情況是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采用灌輸式教育手法,導致物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課程教育改革,教師應當著重提高課程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思想,立足于高中物理教材,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從某種程度上講,要想構建物理高效課堂,關鍵在于改革,改變以往知識的講授方法,構建全新的教育評價體系,進而提升課程教育質量[1]。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在課前引出下節課的主要知識點,讓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問題,而后在課上,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教師根據所講內容,進行課堂總結。利用這種“自教自學”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課程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創設情境教學,實現個性化培養目標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遇到重點知識和難點問題,學生不僅理解起來困難,也很難掌握解決方法。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物理抽象問題,從設計小問題開始,逐步擴散到大問題,所謂的“以小見大”才能更好突出教學重點,減少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誤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多數知識需要通過實驗完成,有效的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物理科學創新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當提高實驗教學的比重,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究的環境,促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以及實際操作中,感知物理知識,深刻理解知識內容,從而逐步養成物理科學思維以及創新意識。
例如,講到魯科版高中物理在“超重與失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如果單純的運用語言進行敘述,學生會很難理解超重、失重現象,一味的講解模式會形成一種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創設實驗教學情境,將課前準備的彈簧秤以及鉤碼利用起來,此時學生會發現在鉤碼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間,彈簧秤讀數突然變大;在鉤碼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間,彈簧秤讀數突然變小。接著引導學生體會為何用彈簧秤測物體重力時要保證在豎直方向且保持靜止或勻速。通過這種實驗,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學科思維[2]。
三、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創作力。高中物理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充分利用45分鐘課堂進行教學互動,給學生提供思考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增強師生互動,還激發了學生創新能力,強化其創造性思維,對構建物理高效課堂具有重要作用。
還是以魯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當講到“平拋運動”時,物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通過飛機投彈、打靶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本質,養成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再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己設計實驗,利用身邊的資源,通過實踐,完成學習目標。比如學生可以利用去掉瓶蓋的飲料水瓶,并扎一個小洞,探究當瓶子自由下落過程中,水是否會流出問題。通過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強化實踐操作能力。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作為教學資源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明顯優勢。關于高中課堂教學,教師利用現代化設備或是輔助工具把物理知識轉換成實際情景,使得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在加強課外知識拓展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積極主動性。
例如,講到《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內容簡單化,將繁瑣的過程變的簡單化,運用flash動畫進行演示,將知識的變化過程清晰的展示給學生,降低物理知識難度,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事物。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營造了一種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對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起到了重要作用[3]。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下,構建高效物理課堂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利用有限時間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形式要符合教材內容,從學生以及新高考模式下出發,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謝敏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構想[J].黑龍江科學,2019(23).
[2]周鳴宇,王坤,李慧.基于新高考背景下大中物理教學銜接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11).
[3]劉德強.新高考改革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