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政工工作,是企業工會服務的基礎實踐形式。為此,本文結合政工工作研究價值,著重從創新方法、創新理念推進等方面,探索國企工會政工工作的優化與創新路徑,以達到明晰國企新時期發展趨向、促進國家經濟結構建設的目的。
關鍵詞: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創新路徑
工會工作有序展開,是企業基層群體利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性條件。隨著人文主義理念的逐步推進,企業工會工作實踐活動是否與基層群體需求之間相互承接,逐步成為評判評判工會工作成績的重要標準。想要實現工會服務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就要做好企業工會政工工作的優化與創新活動。
一、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優化與創新價值
工會政工,主要是從事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工作,它是我黨基層理念傳播和引導的主要實踐形態,也是國企發展基層工作與國家發展需求相互對接的重要保障[1]。隨著近年來國企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工會政工工作實施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新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所發揮的作用。比如,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六保”等實踐思想,做好國企基層工人群體利益維護等,這些都是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創新實踐的體現。它能夠為國企轉型階段的“新生”提供明朗的實踐趨向。
同時,工會政工工作,主要是針對企業基層員工、社會平民群眾的需求,實行的權利、利益維護活動。有序進行工會政工工作的創新,是做好社會基層服務工作途徑的重要開端,它為當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更為詳細的優化實踐趨向。比如,基本生活活動的需求、薪資、保險等各個方面的需求等,這些都是國企工會政工活動實施的具體方式。
以上兩方面,就是關于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創新與優化路徑探究的價值所在。
二、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優化與創新的路徑
國企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主體地位,政工工作優化與創新路徑也應循序漸進的推動:
(一)政工群體能力差異化提升
工會政工工作群體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對未來各項工作的安排產生影響。為此,做好工會政工工作的首要活動就是在群體能力層面進行提升。但由于在職群體本身能力與認知層面上就存在著差異,為將群體的類型特征展示出來,首要活動就是實行多層次式的實踐群體能力提升[2]。
比如,某地區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在新時期進行優化與創新過程中,其活動實踐的首項內容就是對一線工作群體進行能力提升。本次系列活動實踐的要點可歸納為:(1)針對企業中現有的工會政工工作人員進行工作能力和思政認識兩個方面的考察,以客觀數據分數進行各項工作的系統性分析,并相應做好多重管理活動的安排,以實現工會政工工作人員能力的多視角分析。(2)針對工會政工工作實踐能力不足的群體,主要是通過“老手協助新手”的方式在實踐中進行能力提升,而針對思想政治認識高度不夠的,采取集中進行“黨章、黨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理念的學習進行能力提高。(3)階段性培訓后進行人員培訓情況的總結,并在后續工作繼續推進過程中加以調整。
工會政工工作群體能力的提升,在于依據群體個體差異,合理進行能力和思想雙重方向的提升,其過程實現了工會政工工作創新與優化的個性化推進。
(二)增加政工工作機制靈活度
國有企業工會政工工作的創新與優化工作的推進,除了在自身各項工作實施層面進行完善,還需要從實踐活動安排機制領域進行調整。傳統的國有企業工會政工工作安排過程中,主要是按照已經制定好的工作框架,形成單一的工作機制串聯路線,但實際工作實施過程中,并沒有與之對應的工作靈活途徑條件。為適應新時期的產業發展需要,就應該突破框架式的工作體系,以更為靈活的制度要素,做好多重的合理化規制,這一部分主要是從工會政工工作優化調整層面尋求問題解決的渠道。
某地區國有企業進行工會政工工作服務機制創新過程中,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本次主要是從國有企業工會政工工作機制層面進行調節:(1)工會政工工作管理機制內,保留原有的制度管理安排框架,但在各項工作的安排上,更突出依據工會政工工作人員的能力不同,進行適應性崗位分工。比如,工作人員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則安排工作為思政工作數據調查、工作指導等;工作人員耐心、細心,可安排其從事思政教育工作安排等方面;(2)工會政工工作機制內創建一套綜合性人員考核機制。其中既包含日常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也包括個人對于國企工會工作方法、策略以及活動等方面創新的記錄,進行確保工會政工工作不僅僅是思想理念的傳達,更鼓勵崗位工作的創新,彰顯工會政工工作為基層群體服務的特點。(3)工會政工工作制度變革過程中,著重體現基層群眾反饋意見的渠道建設,要形成國有企業工會政工工作實施與基層員工需求保持平行性實踐。其中包括工會政工接收群眾意見進行報告信息傳達方式信息化變革,階段性開展工作文藝匯演等,這些都是工會政工工作實踐的具體形式。
國企工會政工工作機制的靈活調節,不僅是管理制度層面的相應調整,還是結合工會政工服務的對象需求,進行思政政治理念具體化落實方式的全面性變革,其過程充分體現了工會政工工作創新與優化的社會適宜性和可行性。
(三)做好政工工作計劃性安排
做好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各個環節的工作安排,也是系列活動實踐期間不可缺失的內容。比如,某地區國企進行工會政工工作創新與優化過程中,為適應當代國有企業發展的需求,首先是做好管理層和實踐層宏觀層面的工作安排,其中包括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和階段性工作指導內容安排,基層部分如何形成全方位、綜合性覆蓋的政工工作實踐結構。其次,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實施過程中,做好政工工作的有序安排,應通過記錄數據和具體工作將實踐成效結果反饋出來。
工會政工工作的創新,在于真正的體現工作實踐的作用,合理實行各項工作內容的有機串聯,將各個部分工作要求切實的落實下去。以保證工會政工工作的每一個部分都實現系統化的掌控,以迎合國有企業當前發展的需求。做好國有企業工會政工工作的規劃,進而形成計劃型工作形態,是確保各項工作合理推進的條件。
(四)引導政工工作手段全面革新
引導國有企業工會政工工作的革新,也體現為注重工作實踐手段的全面性更新。比如,國有企業進行工會政工工作實踐過程中,全面實行數字化技術程序與溝通方式的有序性融合,一方面利用電子化程序開展日常工作情況記錄和工作實踐狀況統計,進而形成線下服務與線上管理工作的協調性融合。另一方面,工會政工工作還可以通過手機客戶建立“國企工會政工服務之家”,充分利用多媒體對我黨新時期提出新發展政策與理論進行傳播,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職工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溝通,針對給予實際性問題解決方法。此外,信息技術在國有企業工會政工領域中的融合,也體現為動態化的國有企業工會政工服務趨向,從而保障了基層群體的服務需求得到滿足。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探索國企工會政工工作的優化與創新路徑,是國企內部結構新時期調整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政工群體能力差異化提升、增加政工工作機制靈活度、做好政工工作計劃性安排、引導政工工作手段全面革新等方面,探究國企工會政工工作優化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結果為國企政工工作的創新性推進提供了新視角。
參考文獻
[1]于曉明.當前國企工會政工工作的優化與創新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9(04):255.
[2]趙敏.國企工會政工工作的優化與創新探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6(2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