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雋
【摘要】當前高校的課堂教學普遍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培養,難以滿足現實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學習了芬蘭在人才培養體系以及芬蘭坦佩雷應用技術大學在課程設置方面的具體實踐,研究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方面能夠借鑒的內容,以及如何創新和推進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芬蘭坦佩雷應用技術大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9-0088-02
一、引言
2018 年我國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該意見指出要加強高校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了加強教學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推進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洛陽理工學院邀請芬蘭坦佩雷應用技術大學的教授對我校教師開展芬蘭應用技術高校專題課程培訓,本次專題培訓內容豐富、方式靈活多樣、老師們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給予教師們學習先進教學理念的機會,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對促進學校加快轉型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本文學習了芬蘭教授介紹的芬蘭在人才培養體系以及芬蘭坦佩雷應用技術大學在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實踐,研究如何貫徹和推進應用型高校的教學改革和創新,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把先進的課堂教學經驗具體應用到本人所講授的資產評估等課程當中。
二、芬蘭的人才培養體系與芬蘭坦佩雷應用技術大學的課堂教學介紹
1.芬蘭國民教育系統
芬蘭一直是世界成功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代表,芬蘭坦佩雷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師從芬蘭的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介紹了芬蘭的教育系統。芬蘭的中等教育包括高中和職業中專,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后,可以選擇讀高中或者職業中專,而職業中專畢業后可以選擇直接就業或者申請到大學學習。高等教育實施雙規制,分為研究型大學和應用技術大學。兩類高校招生考試分別單獨進行,在學位設置、生源背景、人才培養目標均有很大不同,同屬公辦性質高校,經費保障、社會地位上沒有差異。芬蘭教育與世界教育改革的不同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芬蘭人才教育目標強調合作多于競爭;二是教師隊伍的專業化;三是注重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方式;四是教育資源公平;五是無標準化的統一測試;六是良好教學質量控制系統。
2.芬蘭應用技術大學的人才培養特色
在教育體制上,芬蘭社會各界認為國家經濟發展取決于國民教育水平,因此教育應該優先發展,另外政治不能干預教育,這是芬蘭社會各界對教育達成的共識;同時,豐富的教育資源、獨特的教育理念、高效的教師隊伍、民主自由的學校環境、多元化的課程設置等構成了芬蘭教育的體制優勢。在高等教育上,完善的教學與科研體系,由提供基于研究,促進自由研究、科學和藝術教育的研究型大學和培養專業人才以應對勞動力市場需求,以研發和創新活動為支持,特別是促進區域發展的應用科技大學所構成的科學的雙元培養模式是芬蘭高等教育的顯著特點。
3.芬蘭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的課堂教學
芬蘭的大學普遍給予大學教師教學的足夠自由度。應用型高校教師身份也與研究性大學有所不同,應用型高校教師需要經過“責任”、“面對不確定性”、“教師構想破裂”、“教師再構架”、“行為改良”五個過程。即是要改變傳統教育方式,教會學生思考。在對教師身份職責定位上,教師并非回答問題的機器,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師生互動,在師生的一問一答過程中產生新的思想的火花,得到新的知識,并引導學生自主尋求問題的答案。
芬蘭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也非常重視與產業界的合作。芬蘭坦佩雷科技大學的企業家學園作為大學培養學生創業成果的實驗室,檢驗教學成果是否達到了企業界甚至是社會的需求,或者對人類社會經濟、環境等價值的貢獻度。如在進行項目教學時芬蘭坦佩雷科技應用大學與當地企業密切聯系;在項目選擇時應該首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正確的評價,然后根據學生的能力找合適的項目。針對項目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如將項目分門別類,以便于快速找到適合學生的項目;嘗試跨學科的合作,通過項目教學強化學生多學科知識素養。芬蘭坦佩雷科技應用大學聯合拉赫蒂應用科技大學、芬蘭設計論壇、歐盟基金等合作進行,讓學生利用芬蘭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和樹木,由兩所學校的多學科的學生組成團隊,在拉赫蒂應用科技大學的拉赫蒂設計學院建立原型車間進行材料實驗,利用設計師和媒體專家的專業知識推廣新型森林生物制品,讓設計師和工程專業學生共同創造新穎的、非常規的解決方案和創新產品,設計出的日常使用產品,能夠兼顧客戶需求和可持續發展。
三、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和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1.人才培養需要明確培養目標和定位
首先與研究型大學不同,應用型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教學理念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為導向,以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綜合素質和國際視野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定位。(1)教學大綱的制定方面,在講授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同時,要結合各專業的具體情況增加企業認識實習,和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內容比重。(2)聘任企業專家作為長期教學導師,參與學生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相關工作,這樣也可為學生就業做足準備。(3)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教師要設計和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項目,可以在學分比例上設置硬性要求,促使學生社會實踐質量上的提升。教師要參與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補充完善實踐教學,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和創業等活動。
2.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執行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
(1)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把相關聯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系統化教學,教學目標要考慮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情況進行制定,對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先提出和難點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問題的方式來理解知識難點,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不僅可以多方面了解其他同學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頭腦風暴”形成新的學習靈感。(2)通過引入與知識點或教學難點相關的案例作為實施理論講授的前言。教師選取的案例要結合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并和學生有關聯的,貼近學生認知面,能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參與感、共鳴感的案例,在學習知識難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與知識難點相關視頻動畫或者自行錄制視頻案例,視頻案例相較于文字案例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也可讓學生自己錄制相關理論的視頻案例,在課堂上播放并集體進行分析和討論。(3)組織實施項目式教學,按照芬蘭應用類技術高校的教學模式,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潛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原則,我們根據學生具體對于相關重要知識點掌握的情況,把學生分組,每位小組的成員分配和知識點是相關的,但是又是不同的角色或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利用“雨課堂”、“學習通”、“翻轉課堂”等線上教學平臺的PBL功能,線上線下實時互動,教師通過線上設置每個學習點或任務分配點,隨時觀察學生對于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疑問進行線上答疑。同時,在安排PBL的具體功能時,可設置對于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評價,根據教學知識點的難度情況可設置“學生自評”、“學生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具體分值或比例,在項目結束后,系統會自動統計學生成績。通過實施項目式教學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難點和重點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以及項目完成的合理程度。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項目式教學使得教師們首先要逐步更新教學內容,同時要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
四、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和課堂教學方面的總結
本文通過總結芬蘭特有的人才培養標準和芬蘭坦佩雷科技應用大學在課程設置方面的具體內容,對我國高校實施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做了一些思考。首先要逐步推進先進的教學平臺與講授為主的課堂加強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手段的融合,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態度,從實施項目式教學出發,著重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同時要引進企業家、學術專業人士參與指導教學過程;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強化企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等措施。
參考文獻:
[1]劉婷婷.芬蘭人才培養體系與奧盧大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總結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51)
[2]曹曄.新時代要全面深化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改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解讀[J].江蘇教育,2019(04)
[3]王奕婷,吳剛平.芬蘭基于跨學科素養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2)
[4]李愛國.對城市型、應用型大學內涵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