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分析了防雷減災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及新形勢下防雷減災工作中常見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分析相關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防雷工作;防災;減災
中圖分類號:P4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3-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26
1?防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及重要性
1.1?防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1)為了解放生產力,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加入防雷減災工作中來,要求對防雷設備檢測進行"放管服"改革,這對防雷減災工作相關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2)隨著城市發展,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拔地而起,這些建筑為城市建設增添靚麗風景、促進各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城市防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高層民用居住小區已非常普遍,防雷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產安全[1]。
(3)電網系統發展迅猛,長距離輸電的鋼架塔廣泛分布于城市周圍。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本電力鋼架塔所處的郊區多數已變成了市區,在這些鋼架塔周圍分布著眾多居民小區,這些鋼架塔高聳而巨大,自身又屬于導體,很容易引雷。鋼架塔周圍小區應是防雷工作的重點關注地區[2]。
(4)各地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發展需要大量用地。處于丘陵地帶的城市在發展初期,輕資產型工廠(如家具廠、手工業作坊等)為了節約用地成本,會優先考慮在城市周邊山區營建工廠,山區地勢較高,雷擊發生概率較高,在未采用避雷裝置的情況下,工廠發生雷擊風險巨大,將威脅生命安全,也不利于經濟發展[3]。
(5)防雷減災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宣傳,智能手機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防雷宣傳工作要改變貼廣告、發宣傳單等宣傳方式,要借用信息化手段,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防雷減災知識向民眾傳播。
1.2?防雷減災工作的重要性
雷電災害是一種自然災害,發生后會對民眾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害,雷電災害一旦發生,傷害將是毀滅性的。據統計,我國近年來每年遭受雷災造成經濟損失在約在50億元以上。全國21個省會城市平均每年發生雷暴天氣的天數在50?d以上,最多可達134?d。因此,防雷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城市建設對于防雷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氣象法》的制定為防雷減災工作提供了指導方向,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必須遵照規定,凝聚力量,增長才干,提高防雷減災的工作水平,充分理解新形勢下防災減災工作要求,服務好人民群群眾。防雷減災工作在國家層面是維護人民安居樂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安全保證。
2?目前防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防雷工作的開展有了新的變化,工作內容、形式均需要進行改變,新的問題和矛盾不斷涌現,這些都制約著防雷工作的開展,較為常見的問題如下。
2.1?防雷減災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氣象部門的體制和行動機制還沒有達到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條件要求,防雷減災機構不健全,監管對象不斷增加,人員配置增長滯后,監管難以做到全面,造成了簡單"放"、難以"管"、"服"不到位的困難局面。各個地區政府都設立了防雷減災的職能部門,但防雷減災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很多并不是專業人才。各個地區的氣象局也大多專門組建了防雷工作辦公室,但存在一定的兼職人員,不具備專業的防雷知識與技能,遇到特殊情況時無法及時處理,防雷減災工作技術人員幾乎沒有。此外,很多縣級部門并沒有設立防雷減災辦公室,沒有聘用專業人才進行管理,管理力量薄弱。部分地方雖然設立了防雷減災辦公室,在管理上也不夠完善,缺乏監測設備,無法在雷災發生前后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應對,進而制約防雷工作的順利開展。
2.2?責任意識不強,防災減災觀念落后
部分負責具體防雷工作人員自身責任意識不強,未有效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落實不到位,工作作風不扎實,工作積極性不高,除了完成日常規定的任務外,缺乏主動創新、主動探索的意識。
部分管理人員未樹立正確的觀念,懶散行事,未充分把握國家發展新常態下防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防災減災工作未落到實處。
2.3?宣傳管理工作不到位
智能手機普及使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變得觸手可及。然而,防雷減災工作在多數地方還沿用傳統的發宣傳單、貼廣告等落后手段,沒有積極進行信息化創新,導致防雷減災宣傳工作沒有切實落到實處。在開展防雷工作的過程中,群眾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對群眾宣傳必要的防雷知識,讓防雷減災知識真正走到民眾心里去。
2.4?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防雷技術服務欠缺
防雷工作需要多部門協同工作,其中包含有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由于各個單位性質不同,防雷工作開展的內容與執行措施也不同。各個單位內部行政機構、內部責任體系、管理制度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重收費輕服務"的現象時有出現,服務收費過于隨意,造成整個防雷減災工作局面混亂,在民眾中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防雷技術服務欠缺也是目前制約防雷工作開展的一大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服務水平低、服務態度差、技術含量低等,給防雷減災工作開展帶來障礙[4]。
防雷裝置檢測服務改革放開了市場,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許多企事業單位申請到了防雷檢測資質,各種檢測機構紛紛成立,但部分檢測機構只注重經濟利益,為了擴大業務,拉人情、托關系、壓價格,嚴重擾亂防雷安全設備檢測市場,影響市場防雷設備的質量[5-7]。
2.5?防雷監管標準體系不健全
氣象部門在防雷工作方面經過多年的積累,具備豐富應對雷災的經驗,防雷技術標準得到了很好的完善,這些標準為防雷減災服務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導。但是防雷標準因為剛剛起步,目前還存在較多漏洞,主要表現在缺乏防雷審批、檢查、執法以及中介服務市場如何監管等方面的規范和標準。
3?防雷減災措施
3.1?加快雷電防御體系建設
(1)建立健全雷電監測預警系統。對地區內的雷電定位設備進行補充和合理布局,在人口密集的鄉鎮、工廠聚集區等安裝雷電預警裝置,建立起區域雷電監測系統;引進先進的雷電預警雷達系統,加強雷雨天氣下雷電的監測預警能力;建立一支組織構架合理的雷電預警隊伍,做到專人專責,應用雷電預警設備做好預警工作[8]。
(2)重視雷電災害與防雷減災的社會效益評估。對雷電災害進行評估,為以后雷災預測提供數據支持,主要是依據類似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害以及雷電運動規律,預測雷電災害發生的概率或雷電災害將造成的損失,預測雷災發生的地點,以便制定對策和防御方案。
(3)重視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對于已入職的技術人員,每年必須進行技能培訓,以提高技術人才的技能,并鼓勵在職人員取得在職學歷,尤其鼓勵參加在職研究生學歷獲取;積極吸收技術層次高的專業人員,提高專業人員待遇,吸引專業人才應聘。
(4)?建立雷電災害信息收集系統。收集好雷災的信息,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落實好數據收集工作,將防雷減災工作切實融入到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中,做到專人專責,相關部門及社區可設立1名防雷減災專職人員,負責區域內的雷災信息收集與整理工作,并對防雷減災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另外,為避免信息遺漏,設立氣象災害報告免費電話,對于準確報告雷災信息的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
3.3?加強防雷科普宣傳
加大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力度,適時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如發放防雷宣傳材料、送科技進社區和下鄉、舉辦各種形式的防雷知識講座等,可通過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的宣傳,力爭得到群眾的認同,使廣大群眾都掌握防雷知識、懂得防雷方法,從而理解和支持防雷工作。
3.4?健全執法隊伍,加強執法能力建設
完善執法機構,通過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執法水平和執法素質。執法人員必須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謹慎對待行政處罰,將氣象行政處罰納入綜合管理體制[9]。在執法過程中聯合多部門落實綜合執法制度,最大程度地進行防雷監管,以減小雷災的發生概率。
3.5?引導防雷服務市場良性發展
氣象部門要對企業加強防雷減災工作監管,督促企業完善防雷減災設施。將企業防雷減災工作完成情況納入信用系統,進行公示,從而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約束。建立黑名單制度以及市場推出機制,對拒不整改防雷減災設施,不落實防雷減災任務的企業拉入黑名單,推動企業防雷減災工作向良性方向發展。
3.6?加強防雷減災工作的責任劃分
各級氣象部門要充分認識自身在防雷減災工作中的重要職責,相關工作人員要切實完成國家交給的防災減災任務,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制定出完善的防雷減災工作制度。對新項目與改造項目的防雷系統建設要做好監督和檢查,加大防雷裝置的監管力度,完善雷災防御體系,同時,按時檢查防雷設施,對不合格項目和設備做到及時查處并要求整改[10]。
3.7?通過有效措施與方法,加強農村防雷減災工作
各地氣象局要通過精心設計,將雷電防御知識進行通俗化,變成村民能聽懂、能看懂、好記憶的知識;重視防雷信息的發布渠道,注重信息在村民中的實際到達率,使防雷預警信息及時到達群眾手中,以便引導村民做好外出務農規劃,避免雷擊傷害;引導村民注意家中電器雷雨天氣的用電安全,防止由于雷電入室而造成的傷害;加強農村防雷設施建設,對于雷災發生概率較大的地區進行全面防雷設施檢查,建設不到位的要及時上報,并要求當地政府做出整改,聯合電力、通信部門對雷災易發農村進行避雷場所建設。防雷減災工作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農村房屋建設要做好科學防雷指導,對于兩層及以上的樓房要求樓房框架結構鋼筋做好連接,根據防雷標準將合格的金屬線路連接入戶,做好房屋防雷檢測,定時對防雷裝置進行檢測,做到未雨綢繆[11]。
4?結論
防雷減災工作面臨新形勢,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只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心間,科學合理安排好工作,必定能夠減小雷災發生概率,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劉金華,張永剛.法國防雷工作現狀及啟示[J].氣象與環境科學,2007(2):89-92.
[2]?潘忠.對防雷檢測工作中幾個實際問題的探討[J].青海氣象,2011(1):46-49.
[3]?高安生,李勇進.對云南農村防雷現狀的分析及加強農村防雷工作的思考[J].貴州氣象,2008(3):43-44.
[4]?李波,劉艷紅.淺析防雷檢測工作中常見問題[J].科技咨詢,2010(26):120.
[5]?夏金.氣象防雷技術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9(20):182,187.
[6]?王紹俊.氣象防雷技術工作要素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15):285.
[7]?肖啟龍.氣象防雷技術工作要素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119-120.
[8]?池景冬.氣象部門防雷減災的重要性及其工作職能[J].農業與技術,2012(10)169.
[9]?張愛民,李旭群,張建國,等.提高基層氣象部門防雷行政執法水平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6):219-224.
[10]?李建軍.如何加強基層氣象部門防雷減災工作[J].北京農業,2013(21):147.
[11]?謝周,李君燦,周燁墊.基層氣象部門發展防雷業務的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7):138-139.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