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發展,沿線國家成為了我國對外投資的熱點區域。伊朗位于西亞,是亞洲和中東主要經濟體之一,人口多,經濟實力較強,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兩條商道的交匯點,也是我國對外投資的熱點國家之一。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采用計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伊朗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引用、國際合作及學科布局等情況,以期對伊朗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技術優勢領域及科研合作趨勢等情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為開展下一步的國際科技合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伊朗;科技論文;數據庫;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對內是發展戰略,對外是合作倡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化國際合作是務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要求,而科技合作是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是沿線國家謀求經濟增長動力,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科技論文是科學研究產出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表現出科學研究內在的質量和水平,通常可通過科技論文來評價一個國家科學研究的質量和水平,是科技評價中廣泛應用的定量指標之一。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采用計量分析方法[1]分析了伊朗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引用、國際合作及學科布局等情況,以期對伊朗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技術優勢領域及科研合作趨勢等情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為開展下一步的國際科技合作提供參考。
一、伊朗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論文數量是科研體量的直接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規模的大小[2]。2000年以來,伊朗共有389422篇論文被SCI數據庫收錄,占全球被SCI數據庫收錄論文總量的1.3%,雖然這個值相對較低,但實際上伊朗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的增長非常迅速,2019年國際科技論文數量是2000年的33倍。2000-2009年,伊朗科研人員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數量以不低于25%的增長率快速增長,2007年增長率甚至達到45%。2010-2019年,隨著論文基數的增大,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仍以平均10%的增長率增長。而此時的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科技強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卻以較低的增長率增長,日本甚至在2010年、2014、2015年出現了負增長。伊朗年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的數量排名由2000年的48位,提高到2019年的16位,提高了32位。在西亞和中東地區,2017年伊朗年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的數量排名首次超過土耳其,成為西亞和中東年發表國際科技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伊朗年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占年全球被SCI數據庫收錄科技論文的百分比從0.14%穩步增長至2.08%。
二、伊朗國際科技論文質量、影響力快速增長
高被引論文指近十年來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自這一指標提出后就備受科研人員關注,是評定科技論文質量和影響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映了國家科技發展前沿水平[3]。2009年伊朗共有49篇高被引論文,占全球當年高被引論文總量的0.44%;2019年共有582篇高被引論文,占全球當年高被引論文總量的3.28%,高被引論文數量是2009年的11.8倍。近十年,伊朗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以平均28%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從2009年全球排名的39位,上升至16位,提高了23位。2017年伊朗高被引論文數量超越以色列,2019年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中東和西亞地區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
以2019年高被引論文排名前十位的國家與伊朗進行比較,伊朗高被引論文的增長率甚至超過了中國,但波動較大,而中國增速平穩,以年平均20%左右的增幅穩定增長。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科技強國增速較緩慢,甚至偶爾會出現負增長,與這些國家高被引論文基數較大,增長缺乏后勁有關。沙特阿拉伯、丹麥等國表現出前期增長很快,但增長缺乏后勁;土耳其和以色列表現穩健。伊朗在11-20位排名國家中是唯一一個沒有出現負增長,并且以平均28%的增幅穩定增長的國家。
論文被引頻次反映論文發表后的學術影響力,反映論文質量水平。2009-2013年,伊朗國際科技論文被引頻次全球占比為1.03%,在西亞地區排名第三位;2014-2018年,伊朗國際科技論文被引頻次全球占比為1.70%,躍居西亞第一位,在沿線66個國家中僅次于中國和印度[3]。
三、學科布局不均衡,工程和化學具有比較優勢,材料科學嶄露頭角
2008-2019年,伊朗國際科技論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工程、化學、物理、材料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2008-2013年,這六個研究方向的論文占論文總量的56%,工程和化學類占論文總量的33.6%;六個研究方向的高被引論文占總高被引論文的88%,工程和化學類占總高被引論文的44.6%。2014-2019年,這六個研究方向的論文占論文總量的68.4%,工程和化學類占論文總量的38.6%;六個研究方向的高被引論文占總高被引論文的84%,工程和化學類占總高被引論文的40.2%。由此可見,伊朗的學科布局較不均衡,工程和化學是伊朗較強的學科,在其國內具有較強的優勢,表現出又強又專的特點,但其他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量較少,具有明顯不均衡的特點。2019年,伊朗工程和材料科學類國際科技論文數量排名進入世界前十位,工程類位居第六,材料科學位居第九位,進入國際前列。
四、國際科技合作趨勢漸趨明顯
國際合著論文是衡量國際合作開展情況和科研合作產出能力的重要指標[1]。從2008-2013年與2014-2019年的國際合著論文數據來看,伊朗與樣本國家的國際合作均有提高,數量和占論文總量的百分比均有所提高。伊朗在近些年逐漸提高了與德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和中國的國際科技合作;雖然英國、馬來西亞、法國與伊朗合著論文數量的排名有所下降,但無論是合著論文的數量還是占論文總量的百分比均在提高,只是不及與德國、澳大利亞、意大利、中國提高的幅度大。總體來說,伊朗的國際科技合作趨勢漸趨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伊朗科研人員合著論文數量排名由2008-2013年的11位躍至第7位,在物理、工程、化學、材料科學、天文天體物理、數學、機械學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可見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伊朗加強了這些方面的國際科技合作。
五、主要結論
1.伊朗國際科技論文的產出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00-2009年以不低于25%的增長率快速增長,2010-2019年由于基數增大,增長率有所減緩,但仍以平均10%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全球國際科技論文排名由2000年的48位,提高到2019年的16位,成為國際科技論文產出大國。
2.伊朗國際科技論文質量穩步提高,其高水平國際科技論文呈現高速增長趨勢,高被引論文的增長率甚至超過了中國,但波動較大,而中國增速平穩。論文被引頻次占全球的百分比也穩步增長。需要進一步穩定科研經費的支出,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3.伊朗國際科技論文的研究方向呈現不均衡發展態勢。從國內來看,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伊朗國際科技論文中工程和化學類占主導位置。從國際上來看,工程和材料科學的國際科技論文進入全球前十行列。需要對具有沖擊一流學科潛力的學科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優先發展;而對于發展較弱的學科,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及高層次科研人員的培養,努力參與國際科技合作整合全球資源,促進學科發展,盡快達到全球平均水平。
4.雖然伊朗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趨勢漸趨明顯,但國際合著論文占比仍然不是很高。而科學技術是一項全球事業,融入全球化是提升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徑。伊朗仍需要進一步加大國際科技合作,帶動和增強其科研人員的科技創新能力。
5.交流是科技創新的助推器,我國可以與伊朗在納米、信息、生物、醫療健康、農業等領域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共促兩國相關領域科技水平的提高,擴大兩國科技創新的傳播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靜梅、黃穎、汪雪鋒等.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合作態勢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的計量分析[J].情報工程,2016.2(4):69-79
[2]丁潔蘭、楊立英等.于文獻計量的“一帶一路”區域及沿線國家科研合作態勢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7.32(6)
[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競爭力報告[R].北京: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19
作者簡介:
鄺海菊(1983--)女,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