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華
摘 要:數據圖表、攝影圖集、漫畫、插圖、短視頻是新聞可視化中,最常用的表現形式,相互之間的配合,可構建出相應的視覺產品,為用戶帶來滿意的體驗。在新聞可視化中,通過漫畫和插圖,能夠有效敘述和論證新聞事件,因為針對漫畫插圖的應用,要做好相應的分析工作。因此,本文針對新聞可視化中插圖漫畫應用做出了進一步探究,給出了具體的思考與實踐分析。
關鍵詞:新聞可視化;插圖漫畫;思考;實踐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2-00-02
一般通過漫畫、短視頻、影像集、圖表等方式展現新聞的可視化,讓受眾擺脫單純文字的閱讀枯燥,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現可以更直觀閱讀新聞。對于這幾種表現手段的應用,可以構造出一款獨立的視覺產品,也可以借助彼此混搭的形式,如在視頻當中將動畫插入,可以開展VR等技術融合,讓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對于漫畫、插圖創作運用來說,其最大的優點在于可以讓新聞事件通過直觀方式解讀,高效完成,這樣用戶可以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新聞事件。最突出的特點是,有些新聞事件是攝影不能實現的,但通過插圖和漫畫的形式,可以對事件進行有效敘述和論證,起到的傳播效果非常理想。
一、插畫與漫畫在新聞可視化當中的應用實踐分析
(1) 以開會的方式進行交流。有關負責人需要集中視頻及文字類的記者。針對美術設計、技能完善、數據庫創建等方式開展交流活動,明確具體的優化方向,對產品進行雛形制作,要對視頻、漫畫、數據、圖表等各種方式進行應用。如果選擇的內容非常豐富,一般情況下,會將所有的元素進行集合,使其在一個作品當中有所表現,這樣該新聞事件的整體性會更加完整。此外,借助巧妙的結合,用戶會產生更加強烈的交互感體驗,同時精美的界面設計還會為最終的產品提升分數[1]。
(2) 確立創意。在為新聞事件的創意進行確立之后,需要各個部門彼此積極溝通。例如:插畫設計屬于整體創意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需要先對選題的內容和具體的宣傳對象有足夠的熟悉,之后根據了解將相應的畫面風格基調進行確定。同時,對交互方式加以明確,先以文字方式說明,有關技術人員和記者等再開展交流,對于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點子可行性進行分析和討論,明確之后再結合具體的技術,對需求進行合理的調整[2]。例如:長幅互動連環畫——《天渠:遵義老村支書黃大發36年引水修渠記》(來源:澎湃新聞網),該新聞獲得了中國新聞獎融媒界面的第一名。該作品,在2017年4月23日刊發,在最初進行設計時,結合報道涉及的主題——“渠水”,對黃大發修渠的具體經歷慢慢展開,借助“水”的流淌形式至上而下,設定閱讀方式。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水的真實流淌質感卻難以實現,所以在與技術部門合理溝通之后,選擇了可以實現的方法。應用平面繪圖對流淌的模式進行了繪畫。
(3) 設定方案、頁面。有關負責的工作人員對于板塊的結構和內容,進行明確,之后將文字記者所編撰好的稿件進行整理,讓頁面設計更有效、更流暢,把每頁進行分頁設定,讓用戶在閱讀時,可以讓其體驗強化和提升,每一頁不可有太多的文字,最佳的范圍為幾十個文字,并且根據所了解的新聞事件人員,提出對應的意見并分成不同主題,讓故事在講述時更完善、更細致。
(4) 確定畫面風格。在落筆時,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對于繪畫風格的確立,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確定的基調是怎樣的,活潑一些還是嚴肅一些,面向的人群是偏向中老年,還是更偏向年輕人?何時發布?期限為幾天?所以需要對符合主題的基調進行探尋,以便能夠更加符合受眾用戶。并在制定的時間范圍內產生最理想的畫面風格效果。例如《天渠》便是對一個老干部認真勤懇修渠的故事進行講述,故事內容樸實無華,非常嚴肅,但為了將代入感進行增強,使用的方式為寫實人物當中運用了黑白風格作為背景,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和協調,不但將嚴肅的基調進行了展示,還容易對時間進行把控。如果只對精細華美進行考慮,不對制作周期進行考慮,會導致為了追趕期限應付了事的情況,所以產生的效果反而不好,會對用戶的觀感以及產生的交互體驗造成影響。
(5) 收集畫面素材。根據具體的內容需求,可利用記者提供素材的方式,結合網絡收集素材的形式。如果制作時間比較寬裕,繪制人員可以親自了解,這樣收集的素材精準度會更高。例如:《好人耀仔》2016年10月17日出版,由澎湃新聞網全體人員創作,2016年9月底至10月上旬,澎湃新聞報道小組兩次前往福建寧德,深入鄉間地頭采訪,搜集了包括語音、視頻、圖片在內的多達400G的素材。其中根據畫面的實際需求,開展了點對點的收集工作。用戶在觀看時,對于場景的感受會非常強烈,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真實。因為在真實的場景中采集素材,相應的人物感受會更加細膩,對于人物動作觀察也會更加具體,以至于用戶看見作品之后,代入感會非常強。
(6) 繪畫與美術編程要同時開展。兩項工作的同時開展,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完成一頁的內容之后,便可提供給技術實施后續的編程,同時完成兩項內容。此外,還能在及時發現問題時,快速修改。當所有繪制工作完成之后,再對交互功能進行統籌測試,針對制作,要保障留給技術人員足夠的時間。
(7) 產品后期審核。產品完成之后,需要由相關負責人嚴格認真的審核,以便對最后的修改實施,最后階段通常會修改一些小的差錯,不可以在大結構上進行改變,所以在最初確立項目時,便需要對大結構以及整體創意風格進行制定。
二、新聞可視化操作的要點分析
新聞可視化操作真正缺乏的是一個好的創意,具體來說便是怎樣能夠在有限的資源環境當中,產生最佳的創意。技術的應用,只是更新了創新的提升,不代表所有的創意。這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應用好逆向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將傳統喜歡模仿的習慣進行替換。同時直觀與直白并不等同,要明確兩者的概念,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將新奇的角度挖掘出來,這樣用戶在觀看的時候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
(1) 好的審美方法和技法。包裝的美觀性,無論怎樣都會使用戶產生一些好感,但不可以一味炫技,形式超過內容含義,會使產品特別空洞,交互也會繁雜,即使包裝再出色,也無法挽回觀看的效果。
(2) 主旨的把控。因為把控主旨是比較難的一項工作,需要將重點精簡提煉出來,在對信息準確無誤給予表達的情況下,化繁為簡,不可有堆砌的情況,同時表達的方式要通俗易懂,不能使用灌輸教導的形式,更不能將自己的偏好以及內容加入其中。
(3) 團隊配合。團隊之間的配合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比較熟悉的團隊,彼此之間的配合會更加有序,效果也更加理想,其中要保障工作的分工明確,里應外合,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高質量的產品產出。此外,尊重各位工作人員的技能和能力,合理分配,讓每個人的才華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來,只有強強聯合才能構建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三、結束語
總之,對于插圖和漫畫創作的應用,最突出的優勢便是能夠解構重組新聞事件,將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高效完成,這樣用戶可以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新聞事件。其中要注意對逆向思維方式的應用,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夠將以往模仿的習慣進行改變。同時直觀與直白并不等同,要明確兩者的概念,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將新奇的角度挖掘出來,這樣用戶在觀看的時候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新聞可視化的創作道路并沒有盡頭,在創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艱難險阻,才使得更多的人愿意邁過重重困難,摸索前行,打破常規,提供出令用戶滿意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李媛.新聞可視化中插圖漫畫應用的實踐與思考[J].新聞與寫作,2019(3):94-97.
[2]葛文琳.中職《CorelDraw》課程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實踐[J].廣東教育:職教,2012(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