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端
摘 要:本文對接工作崗位,對高職《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課程進行深度分析,確定了課程的目標,確立了課程實施項目,對課程教學實施、情景設置、考核方法等進行了設計,并進行了探索實施,實踐表明了以“能力本位”為核心的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素養”的綜合素質提升。
關鍵詞: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 能力本位 目標 項目教學法
《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是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專業性很強的課程,重點培養學生掌握汽車電器各系統的結構原理并具備電器故障診斷的能力,為從事汽車機電維修工作提供實踐技能保障。教學過程也實現了汽車維修工技能的課證融通和技能比賽的理實一體實踐。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我國職業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要求課程必須要將學校與企業,教學與生產,教學與研究緊密地結合起來,這對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職業教育必須突出“能力本位”,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能力為重”的原則,而“項目教學”則是實現突出“能力本位”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項目教學要求是教師以項目工作的行動為主線,在實現能力目標的同時,并列開展學習線索、實現知識目標,同時滲透實現德育(素質目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學生通識、德育、美育與全面素質的培養,能有效達到育人目標[1]。
《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這門課程,目前主要以教師講解、演示,學生聽課、技術訓練為主要教學模式,沒有真正的將理論與實習融于一體進行教學[2],學生處于一種被教的狀態,而不是主動探索的狀態,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并不夠濃厚,不能充分發揮高職學生“好動、好奇、好玩”的特質,不能突出“能力目標”的要求。為了提升本專業學生所掌握專業技能與崗位實際需求的契合度,就必須對教學的模式進行全面的深化和改革[3]。只有對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真正實現一體化教學要求,突破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才能強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4]。
2 項目教學法改革思路
通過深度的企業崗位調研,對崗位進行深度分析,確立了教學目標,對課程進行了整體的教學設計。
2.1 崗位分析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對學生的就業崗位和學生的學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崗位的分析本專業主要面向汽車機電維修崗位,其典型工作流程如下:車輛檢查→→制定維修方案→→維修作業→→質檢→→交車。后續可晉升為維修技術組長,技術總監。
2.2 課程定位
本課程作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開設于第三學期。課程注重技能與知識的綜合提升,培養學生具備從事汽車電器維修的基本職業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去解決更多、更深層次汽車電氣設備的問題,具備崗位提升能力。
2.3 課程目標
根據課程定位及崗位分析,結合崗位工作過程,確定本課程的總體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通過項目活動,使學生系統掌握汽車電氣設備的結構、基本工作原理、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基本知識和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突出“能力本位”,就必須在現有的教學方法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改革,深挖課程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及素質目標,三者缺一不可。基于工作崗位需求,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根據進行了目標分層(學生掌握各知識、技能點的人數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能力目標(要求實用、可操作):(1)能根據汽車電路圖,識別汽車電器元件及其安裝位置(100%);(2)能根據汽車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汽車電器設備并進行調整(100%);(3)能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查閱維修手冊和維修技術資料(含電子資料)(100%);(4)能根據故障現象結合汽車電路圖,對電路圖進行分析(80%);(5)能根據電路圖制定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案(60%);(6)能根據故障診斷的方案,正確選取和使用檢測和診斷設備(100%);(7)能使用診斷儀、萬用表、試燈以及示波器等工具對汽車電路系統進行檢測(100%);(8)能根據確定的維修點,對電器元件進行更換或者修理(100%);(9)能組織小組完成工作,合理分配工作任務(20%)。(10)能協助老師進行現場管理,并指導其他同學完成任務(5%)。
知識目標(強調必備和夠用):(1)掌握汽車電源系統、起動系統、點火系統、照明信號與儀表系統、輔助系統的基本組成(100%);(2)了解汽車電器設備的一般特點(100%);(3)掌握汽車電源系統、起動系統、點火系統、照明信號與儀表系統、輔助系統的的結構及工作原理(80%);(4)掌握汽車電源系統、起動系統、點火系統、照明信號與儀表系統、輔助系統的確使用方法(100%);(5)掌握汽車電器裝置的圖形、符號幾接線端子的標記(90%);(6)掌握短路、斷路、搭鐵三種主要的故障類型(100%)。(6)掌握汽車電器設備的維修方法(100%);(7)掌握汽車電源系統、起動系統、點火系統、照明信號與儀表系統、輔助系統常見的故障(80%);(8)知道汽車電器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100%)。
素質目標(旨在提升人文、職業素養):(1)能與客戶進行溝通,了解故障現象;(2)工作中能自覺遵守維修企業遵守7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管理方式;(3)誠實守信,確定故障點后,能實事求是的向客戶告知故障點和維修方法;(4)能吃苦耐勞,能服從維修組長的具體工作安排,面對安排不能推諉;(5)能耐心的解釋顧客的疑惑,冷靜的面對顧客的催促;(6)工作主動積極,不能有等、靠、要的心態。
2.4 課程的理論支撐
本門課程的前導課程有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工程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主要涉及的理論支撐有電工學(電流、電壓、電阻、歐姆定律、交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機械原理以及高中所學的化學知識(蓄電池的充放電)。所有理論知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以碎片化的形式植入到任務實施的過程中。
2.5 課程的項目設計
根據課程的目標,對接遵義地區行業發展現狀、校企合作企業提供的實訓條件以及技能比賽的要求,課程設置為兩個大的項目:項目一 ?豐田卡羅拉汽車電器故障診斷與維修(課內項目);項目二 邁騰汽車電器故障診斷與維修(課外項目)。其中項目一分為了卡羅拉電源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卡羅拉啟動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卡羅拉點火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卡羅拉照明信號及儀表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卡羅拉輔助電器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卡羅拉整車電路故障診斷與排除六個子項目。
將豐田卡羅拉作為課內實訓項目,一是根據遵義地區的經濟環境,豐田卡羅拉市場成熟,保有率高,技術成熟,技術資料開放度高,而技術難度適中,學生能快速上手,提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二是基于我院眾悅豐田校中廠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不但能夠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還為學校專門設置了四個供學生訓練的工位,解決了學生進入企業學習擾亂企業正常生產秩序的問題。而邁騰是國家技能比賽用車,作為課外訓練項目訓練難度適當升級,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舉一反三,主動思考的能力。
當然,拓展訓練不僅局限于大眾邁騰,在每一個子項目中都分別植入了寶馬車系、本田車系、奔馳車系等主流車系的典型案例,通過虛擬仿真平臺進行模擬拓展,讓學生了解各大汽車企業電路的表達方式及特點。
2.6 項目的情景設計
“情景設計”是推進項目實施的重要導線,以情景引出工作任務,根據每一個項目的特點都設置了對應的情景,而情景中包括了正常情景、出錯情境、意外情景和違規情景。
正常情景是指教學過程中正常完成工作任務,訓練技能的情景;出錯情景是指在安全的前提下選錯或做錯的一些情景;意外情景是指任務實施過程中突發的意外情況;違規情景是指任務實施過程中違反操作規程或違反紀律法規,這一類情景的設計能夠更詳細的展現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
如果任務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非正常情景,教師就要及時利用所出現的情景進行說明和學習,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件事以及所涉及的知識點的記憶。如果這些情景沒有按預期出現,那教師就要在合適的時刻植入預設好的情景。
如本課程項目一:卡羅拉電源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設置了這樣一個違規的情景:維修工拆卸蓄電池時先拆卸正極。而拆卸蓄電池必須先拆負極,是在蓄電池維護里至關重要的一點,也是在平時的操作中學生最容易出錯的一點。允許學生出錯后再來講解問題的嚴重性,比直接講注意事項給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3 課程項目實施
本課程共72學時。課程以課內外雙線并行的形式來實施,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入4S店管理模式,將學生組建為維修小組。全過程貫穿“7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的管理方式。小組內學生參照4S店維修小組進行組內分工,并實施動態調整模式,力求學生通過輪崗熟悉每一個工作環節,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實——理——實”的模式突出“能力本位”的核心理念。
因為汽車維修課程實施過程安全隱患大,因此課程實施過程中做了一個嘗試,就是每一個小組選一名同學擔任安全員,既解決了老師無法同時盯住幾臺車的實際困難,又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安全意識以及成就感。
4 課程考核
課程教學考核與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是否具備運用基本理論和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從而可以檢查教學效果,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技能考核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技師共同完成。
本門課程學生的成績評定由為理論考核(占40%)、出勤(占10%),互動(占10%)、技能考核(占40%,其中子項目考核20%,綜合項目考核20%,)四個部分構成。
5 課改診斷與改進
《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這門課程在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D181班進行了探索實施,通過課程項目的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學生營造企業氛圍,重視團隊精神培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項目教學法“能力本位”的核心理念。通過項目實施,該班43名同學在課程綜合考核中優良率達88%,實現了“知識、技能、素養”的三提升。
但仍存在問題,如情景的設置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涉及的面不夠廣,還有新技術的資料獲取周期長不利于及時更新項目內容。
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一是深挖更多更全面的企業真實情景引入項目,二是及時掌握企業最新技術,實時更新教學內容。
6 結語
課程的改革必須要立足于教學目標開開展,項目的設計要突出“能力本位”的核心理念,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實踐本領,同時市場的變更也是日新月異,因此,課程的改革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提升課程負責人的專業技能水平,更新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方法,才能培養出順應時代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士弘.應用型院校整體教改——現代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11.
[2]毛軍鵬.《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科技教育,2011(7).
[3]黃明慧.汽車電器設備與維修課程情景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風,2016(9): 84-86.
[4]紀光蘭 . 探索《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方法 [J]. 科技資訊,2015(1): 137-138.
[5]馮卓.“項目教學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業,201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