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昕
摘要: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實施者。在整個高校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高校輔導員的問卷完成對貴州高校輔導員的認同感測評體系的建立,得到學生的認同是高校輔導員在整個職業發展中最關鍵的一環。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輔導員 認同感
教育部43號令對輔導員的工作要求,“恪守職業守則,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抱負和腳踏實地,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從總的對輔導員的發展要求來看,輔導員在整個學生發展過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學生對輔導員的整體的高認同感與輔導員的綜合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認同感,是指人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有價值的肯定和認同,人不管處于什么環境,做任何事情最終的結果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這樣可以刺激個人做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能激發創新性。
一、高校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現狀
現今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途徑多,知識更新快,各種學習資源相對豐富,這給大學生的整體發展提供了很多優厚的條件,但是由于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快,這無異于對年輕的一代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同時也給他們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所以面對這樣一群新生代的大學生,這對于輔導員的工作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同時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對于輔導員的考核也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全面的考核,該文也從對輔導員工作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責任心、職業素養、工作效果、不同層次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認可度等來分析。
(1)高校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可度分析。結合實際,從三個層面分析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主要包括學生對輔導員的認知與了解、學生對輔導員的情感依附、學生受到輔導員價值觀影響產生的行為趨同,具體問題涉及輔導員個體的性格特質、職業素養、與所帶學生的專業相關度。在調查中顯示,60%的學生認為高校輔導員不僅是老師,更像一個朋友一樣與他們相處交流,日常的交談沒有壓力,往往能敞開心扉交流,一旦輔導員取得學生的信任,許多個人不便于與他人交流的個人問題都可以找輔導員訴說。這有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在問及輔導員的專業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度對自己有沒有影響時,30%的學生認為輔導員的專業與自己所學專業不相關,對于自己學業規劃的幫助性小,可以看出在輔導員分配上更應該傾向于與所學專業的學院分配,這更有利于對學生的學業引導,尤其是對于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更有利。對于職業的素養方面,高校教師隊伍整體的學歷層次在不斷提高,輔導員隊伍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在輔導員工作的責任心方面、善于與學生交流并能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方面也得到了學生充分的認可,但也有10%的同學認為有很多老師在這方面缺乏耐性和責任心。
(2) 輔導員工作的繁雜性不能更好的服務學生。在學生的主觀意識里,輔導員就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凡事找輔導員,凡有問題找輔導員。輔導員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單是學生的日常管理,還肩負學生社團、獎、助、貸、團建、黨建、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等工作。加上現今的很多學生獨立自主性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所以輔導員往往圍繞一些瑣事來回處理,高校輔導員更多時間放在了具體事務中,很難有個人能力的提升,從而也就降低了服務學生的質量。更多的時間用于處理瑣事,在個人專業的提升上也受到限制。
(3)輔導員深入學生生活中不夠。在調查中問到輔導員是否經常和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和走進學生宿舍時,70%的學生談到輔導員不會找每一個學生進行談心談話,除非發現學生生活、學習和情感遭受挫折時才會進行更頻繁的交談,平時沒有大的波動的同學幾乎很少和輔導員交流。甚至有的輔導員選好班干部,帶領一段時間就將所有的工作安排給班干部處理,對工作環節知之甚少或者不清楚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走進學生宿舍這一環節,剛入職的輔導員工作開展得比較頻繁,會常常走進宿舍了解同學們的生活狀況,但隨著時間的延長,輔導員受到個人生活、家庭、工作和自身發展的影響,進入學生宿舍的時間逐漸減少,以老輔導員身份帶領新同學,這種現象顯得尤為明顯,所以生活與工作很難協調進行。
(4)輔導員綜合能力欠缺。有30%的學生認為輔導員在解決問題時有的方面知識欠缺。由于在輔導員前期的培養之中,并沒有專門針對輔導員這一工作開展專業性的培養,輔導員在入職以前能力有區別,有的專業性很強,有的溝通能力很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有的技藝性很強,很難有輔導員綜合了所有的優點綜合發展,人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發展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具體到工作中,都會有能力方面的欠缺,要綜合發展很難,這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二、影響大學生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的因素
(1)學校的認同感與輔導員的整體發展不相匹配。通過對貴州多所學校輔導員的采訪調查,都表示學校對輔導員不重視,輔導沒有歸屬感,職稱的晉升受到限制,職稱的評定按照教師的標準執行,輔導員日常的管理工作不納入晉升的條件,對于處理日常事務的輔導員來說這無疑增加了晉升的難度。同時輔導員在領導和同行中的認可度降低,對輔導員工作沒有相關的激勵機制,導致很多輔導員迫切的轉崗或者繼續深造有望轉崗,所以在輔導員這個崗位上干上十年以上的教師相對較少,不能形成穩定的輔導員管理團隊。有的學校雖然出臺了一些激勵機制,但是真正能執行下來的也較少,所以高校對輔導員的認同感直接影響了輔導員在這一崗位上的認同感。
(2)缺乏靈活的工作方式影響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大學生是一個巨大的群體,每個人、不同的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對自身發展的要求不一樣,大一剛進校時,由于受到高中學習方式的影響,更多的依賴于輔導員對日常生活的管理,隨著環境的適應,知識的吸取,使他們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不再局限于在日常的生活、學習方式,他們追求自身全面發展,如果輔導員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管理,那么勢必會影響輔導員在大學生中的可信度。尤其是對于學生干部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只為老師分擔工作任務,更多的是在于工作能力的培養,以及在工作的獲得的成就感,而不是僅限于為同學服務。
(3)學生對輔導員的認識存在偏頗。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剛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環境,一進校迎接他們的就是輔導員,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對輔導員有很強的依賴性,他們認為輔導員就是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凡事找輔導員,事無巨細。但在一些涉及學生利益問題方面一旦有利益受損,這種負面的評價便會隨之而來,信任度受到影響,持續的問題的不斷出現會降低對輔導員工作的認可度。
三、提升高校大學生對輔導員認同感的策略
(1)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直接服務于學生管理者,具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學校層面要為輔導員指明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制定專門的輔導員晉升途徑,如在同一崗位服務一定的年限,符合考核標準,給予輔導員職級的提升,同時享受相應的薪資待遇。這樣不僅能留住輔導員,更能激發輔導員服務的積極性和工作的創新性。學校在選拔聘任輔導員時,使輔導員的自身的專業性和所在學院管理學生的專業性保持一致,這樣更利于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交流學習。提升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
(2)分工更明確。教育部規定輔導員分配的比例按1:200的比例配給,嚴格按照此標準分配,學校的各項學生工作包括黨團建設、獎助貸、各種社團活動的開展都由輔導員負責開展,可以將幾項工作分為幾個模塊,每個輔導員專門負責一項工作,做到工作的細化和專業化,可以減輕輔導員的工作負擔,有一定的時間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和技能水平。
(3)提升輔導員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能。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也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不僅在管理水平上要進一步的提升,在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上也不容忽視。學校要為輔導員老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增加專業培訓和交流學習的機會,注重經驗的交流,這樣才有利于結合工作的實際開展工作。輔導員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靈活變通工作方式,增強管理的能力,多增加業務知識的學習,在工作中會利用到諸如哲學、心理學、管理學、法學等知識來解決問題,這就更加需要在工作之余增加相關知識的學習,合理規劃整個職業生涯,每一個階段提升一個技能和一個知識面,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不僅能提升管理水平,而且也全面提升了輔導員的綜合管理水平和豐富了知識面。輔導員對于學生應該起到教育和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希望得到幫助和解決問題,要提升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就要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愛崗敬業、親和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面的豐富程度等都是學生對輔導員的綜合評價指標。
貴州省教育廳:貴州高校學生對輔導員認同感測評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8fdy24。
參考文獻:
[1] 鄧超,劉欣.關于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現狀及對策淺析[J].學術園地,2018(20).
[2] 黃立清,林竹. 高校輔導員獲得感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6).
[3] 肖慧.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