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平富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和舉措,引領、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再反思與探索
最近十幾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經過多輪調整升級,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樹立學生品德與法治觀念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事實上,教育實施過程還需要再努力改進和大膽嘗試,以便讓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積極廣泛滲透,更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生命教育概述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
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需要生存、繁衍和發展。生存就要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繁衍則要生兒育女;發展就要教育、學習,把前輩的生產、生活經驗傳授給下一代。人類只有不斷發展、創新,才能戰勝惡劣的現實環境,獲取更好的生存、繁衍的機遇。可見生命教育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和現實性。故從本質上說,生命教育展現的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涉及到的范圍非常寬泛,從人的生存與生活到人的成長和發展,再到人的本性與價值,都是生命教育所要關注的重中之中。
所以說,生命教育主要是通過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要手段,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宣傳、實施有關生命教育的各種主題活動……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加深對生命特殊性和有限性的理解、再反思與探索,激發他們珍惜生命、追求自我實現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意志品質,引領他們在自主探索生命中去實現和優化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傳奇。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生命教育核心價值理念優化
目前,針對當前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施中存在一些不良環節或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到健康、正確、科學的道法教育理念是保證道法課順利開展和成功的重要保障,歷年來初中生命教育課程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大膽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教學理念,加快課程結構調整和升級改造,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敬畏生命的意識。健康、科學、正確的道法教育理念是保證《道德與法治》課順利開展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1.構建切合學生的生命教育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秉承著“以人文本”的人文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但目前一些學校存在引導速度慢、效率不高的問題。因此,需要積極針對我國的國情和學情,將初中學生的思維模式、表達方式等高度融合起來,把珍愛生命、敬畏死亡、生而平等、自然和諧、延長生命的長度與厚度等重點內容滲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外“課內得法,課外受益”,促進生命教育積極有效地落實到位。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引領學生正確認識和敬畏生命
初中和高中階段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黃金六年,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尚未成熟,多數學生對生命缺少客觀正確的認識。有的學生存在嚴重的暴力傾向,出現打架、群毆等行為;有的學生不重視自己的生命,當遇到考試失意、被父母責罵或被老師批評時不會自我調節情緒,不會自我反思與自我疏導,也不愿尋求外界的幫助如心理援助和社會救助,甚至一時想不開就采取跳樓、割腕等自殺方式。現實道法教材中有很多現成的可以用來進行生命教育的活生生的主題,包括“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讓生命之花綻放”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并對生命存在敬畏之心。
3.生活化學習情境
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課前,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學習計劃,設定一個個生活教育學習環境,便于課上將生活中的多種元素巧妙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順暢地進行。例如,在教學“活出生命的精彩”內容時,可以從身邊日常生活開始,舉出更多實例讓學生進入學習的巔峰狀態……經過教師長期細心引導,學生對于生活化教學有了自身的理解和把握,從而使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及法治意識得以凈化和提升。
4.創新生命教育,活出精彩人生
當前我們對生命教育必須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道德與法治》課深度融合滲透,才能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首先,要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教學精巧構思能力,堅持以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家庭生活背景、社會成長環境等諸多因素為依據,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其次要加強學生課外生存與逆境挫折教育,不斷擴寬學生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活出生命的精彩與人生的高度。
5.重視生命教育的社會實踐與深切體驗
教師在工作中需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應采取理論結合實際的科學做法,有針對性、創造性地開展有關道法社會實踐和體驗活動,令學生提升其思想覺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可以在周末或寒暑假,以班級或學校為單位,積極組織學生到福利院、敬老院、社區、戒毒所等地方開展慰問或獻愛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內在的愛心和熱心,讓愛充盈他們的內心。
6.激發學生對生命的充分認識和探索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而應結合實際生活,從更廣闊的社會事件中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并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反思、探討“我是誰?”“我將到哪里去?”“我能做什么?”“我能成就什么”等問題。
此外,2020年初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和夏天的水災……這些災難有些是人為的,有些是自然災害難以避免,因此,要設計情景體驗,讓學生深入理解生命在災難面前是渺小的、卑微的……通過再次認識、理解這些慘痛的災難,緬懷逝去的人們,學生才能更深刻理解和反思生命是寶貴的,進一步樹立“珍惜時光,不虛度光陰”的思想意識。當同胞遇到災難時,我們要伸出雙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珍惜每一個生命,重建幸福家園。
我們知道初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關鍵階段,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有鑒于此,必須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命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實現生命教育的教化作用,實現對生命教育探索的再反思、再提升。
參考文獻:
[1]沈秋蓮.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8(2).
[2]唐曉霞.《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生命價值觀教育資源的運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