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勤 李健橋
【摘要】筆者踏上平凡的小學語文教學崗位已有二十多年,深深感受到:培養學生情感朗讀的閱讀訓練不但是加深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而且還是發展學生的語言和審美觀的保障,更加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情感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培養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明確提出了小學生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因此,投入感情去朗讀,是開展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下面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是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朗讀;激發閱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反復地讀,先在讀中整體感知,再在讀中有所感悟,最后在讀中培養語感以及能夠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要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字詞的把握、課文的理解要讀,對整體的感知、語感的培養也需要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加強閱讀教學指導,從多方面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出孩子們的情感經驗,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讀出真感情。因此,投入感情朗讀,是開展閱讀教學中的最高目標與追求,也是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環節。
一、個別朗讀,引發情感
在教學課文《夜鶯的歌聲》中,可以先請一位學生朗讀“小夜鶯”的動作和語言。如:“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鷹倒是只有我一個!”這幾句話是一語雙關,暗地里罵敵人。說明了一邊能夠不讓敵人察覺,一邊能夠表達了“小夜鶯”對敵人的憎恨。又如:“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這幾句話是答非所問。你看,這兩個不同內容的句子放在一起,讓敵人放松了警剔,使敵人相信了“小夜鶯”,逐漸把敵人引誘到埋伏地。這部分描寫“小夜鶯”的語言及動作、神態的句子,讓學生們深深體會到“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對“小夜鶯”產生敬仰之情。老師再將這些句子用多煤體呈現出來進行朗讀指導,這樣就使學生們在原有的情感基礎上抒發出自己的強烈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完完全全投入到這篇文章里。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文字通過情感朗讀,學生們一下子感覺到閱讀文章會讓自己感悟不同的意境。
二、借助范讀,傳遞情感
就是在語文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感情朗讀,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動聽的聲音信息傳播,使學生借助有感情的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讀其實是一種美的享受,會產生不由自主地朗讀的沖動。如,在教學課文《小英雄雨來》中,老師范讀:“每到夏天,雨來和鐵頭、三鉆兒,還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魚,在河里鉆上鉆下,藏貓貓,狗刨,立浮,仰浮。 雨來仰浮的本領最高,能夠臉朝天在水里躺著,不但不沉底,還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這些句子是描寫雨來游泳的情景,說明雨來不但愛玩水,而且游得出色,其實也是為下文雨來脫險再一次埋下伏筆。那么,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利用肢體動作和表情來讀出雨來游泳出色的自豪感,朗讀時的語調要輕松,語速要稍快。此時此刻,學生們都產生躍躍欲試的朗讀沖動,都想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對雨來那種喜愛和仰慕的情感。自然而然,學生在朗讀時就會毫無保留地讀出自己的情感個性化,就好像有些人喜歡用擁抱的動作來表示開心,也有的人喜歡用拍手、跺腳的動作來表示開心。試想,這樣朗讀傳遞情感,語文課堂能會不快樂嗎?這樣也達到了老師愉快教學,學生樂學的目標,更加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三、鑒賞詞句,品味情感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抓住幾個重點詞進行點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如,在教學課文《生命 生命》中,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這時,老師可以選出“掙扎”這個詞語來感悟:這時飛蛾的“掙扎”時的一種抗戰。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欲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蟲是如此,更何況是人呢?在朗讀時,要體會到:這是昆蟲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因此,要讓語調高低、語速快慢、語音輕重跟文章的情感變化結合。這樣令到學生對作品表達真情實感的技巧逐步提高,更加重要的是引起內心的情感體驗。又如,在教學課文《窮人》時,當老師范讀:“她頭往后仰著,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多么凄慘的情景啊!這時讓學生懷著難受的心情來讀:“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感悟:似乎是不忍心丟下年幼的孩子離去,但又無可奈何。然后再讓學生懷著悲憤的心情來讀:“冰冷發青”“蒼白僵硬”等詞語。為什么?學生心里會覺得:這么慘了,還用悲憤的心情來讀?對,就是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變化,感受詞句在文中所蘊含的意思:西蒙臨死時的悲慘情景,可以看出沙俄專制制度下勞動人民極端貧困、極其悲慘的生活。此時此刻,學生們會愛上這種變化多端的情感,同時感激作者把文章寫得如此細膩,把每個人的情感都在這些細節中裸露出來。
四、配樂朗讀,抒發情感
其實在語文課堂教學里可以搭配合適的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讀。激揚的樂曲能將學生帶到文章的氛圍里,使感情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啟迪,此時此刻,讓讀者的心思與作者的心思不謀而遇。如,在教學《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在學生們朗讀課文時播放《愛的奉獻》這首歌: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死神也忘而卻步,生命之花處處開遍。”在朗讀課文時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句話體現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從中完完全全地感悟到:人的生命是很可貴的,要懂得珍惜生命,從而創造無限的價值。這樣有如給課文譜曲、演唱似的,老師就是指揮員,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出課文抑揚頓挫的旋律美。感情朗讀猶如一門藝術,它也是需要美的裝飾。
總之,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在小學語文課堂的環節里,語文老師一定要加強情感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感受朗讀的美感,讀出真感情,悟出其中道理,踏踏實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的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