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燕
【摘要】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著數學,數學作為認識世界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預習的習慣至關重要,數學學習的預習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邏輯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小學數學 預習習慣 學習效率
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可以根據課前預習基本了解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可以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可以在大腦中形成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的知識結構。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進行小學數學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學知識豐富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發展等。基于此,主要針對農村小學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數學預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許多成功人士因為擁有良好的習慣,才會擁有成功。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小學生養成數學預習的好習慣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教師在教學小學數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培養小學數學的預習習慣,方便學生了解所學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數學思維邏輯,學生可以在教師課堂教學之前基本掌握所需的學習內容,利于鞏固所學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養成小學數學預習的良好習慣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
二、數學預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農村學校也開始重視小學的數學教育。農村學校的教學基礎設施較差,教學效果不明顯,但與此同時,在數學課上進行預習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不過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少部分學習優秀的學生能夠自覺進行課前預習,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傳統教育的模式,學習主動性弱。
三、培養小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策略
1.激發興趣,提前預習。教師在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時,利用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提前預習所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圖形的特點。比如,學生上課所用的數學教材就是四邊形,每周一在操場上升起的五星國旗就是一個長方形,學生平常下課時所玩的魔方其中的一面就是正方形。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四邊形,它具有矩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它還具有四條邊都相等的特點。根據學生的上課狀態等,教師要積極引導課前預習,為學生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但不要過于死板地要求預習,而是要在學習中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生動形象地掌握和了解數學知識,培養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既增長學生的學識,又提高學生興趣。
2.積極引導,進行預習。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時,要指出學生的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或者鼓勵優秀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零和任何數相乘得多少”“1和任何數相乘是多少?”,教師在一系列有關聯的問題中,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答案的規律進行預習,總結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與中間的0相乘時,如果后面沒有進上來的數,這一位上要用0來占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等學習規律。由此,教師可以節省更多的教學時間,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利于形成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持之以恒,堅持預習。培養學生的習慣需要有始有終,教師要布置預習作業,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堅持做好課前預習,不能半途而廢,以便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數學預習習慣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并且培養學生進行小學數學預習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立分析、獨立思考,減少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充分發揮數學預習的作用,促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以此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加深印象,提高學習的成績,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霍蓓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8,(25):26.
[2]牛盼盼.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預習習慣[J].科學咨詢,2018,(08):113.
[3]張志新.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