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要取得突出的成績,需要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而要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需要在日常學習中下功夫。我在教學中從數學題中劃重點,手、口、腦結合運用,自主檢查數學作業,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升。
【關鍵詞】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 數學成績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成績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智力發展緩慢,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看錯題目、計算失誤等現象時常發生。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避免小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馬虎的壞習慣,鍛煉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養成學生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數學題中劃重點
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小學生在解題的時候,有時連題目還未看清,便開始寫計算步驟,其結果可想而知,必然是錯誤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養成認真讀題的好習慣,這樣才可避免學生在數學題的解答中出現錯誤。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養成這一學習習慣,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劃出數學題中的重點,劃重點可以提醒學生數學題目的條件信息,使學生按照題目所給的條件解題。
比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時,其中便涉及一些雞兔同籠的同類問題?!坝旋敽旺Q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有112條,龜、鶴各有幾只?”在這一題目中,需要學生劃出的重點內容即是“40只”“112條”這兩個條件,其中還有2個隱性條件需要學生考慮在內,即“每只龜有4條腿,每只鶴有2條腿。”于是,在解決這一數學問題的時候,我讓學生將題目中的數字勾畫出來,將隱性的條件寫在題目旁邊。這樣便可提醒學生在解決這類數學問題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這些條件信息。之后,學生列出了正確的算式“40×2=80,112-80=32,32÷2=16,40-16=24”,所以龜有16只,鶴有24只。在今后學生做數學題的時候,我也會要求學生將數學題中的重點信息,用符號標注出重點來,這樣可以通過觀察學生標注的重點,減輕學生的錯誤率,提高學生的成績。
二、手、口、腦結合運用
小學生在做數學題的時候,看到一個數學問題,不經大腦的思考,便寫出了解題的步驟,這時,很有可能就因為學生的粗心,做錯了數學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手口腦結合運用,解決數學問題。即是讓學生在解題時,將題目中的信息讀出來,通過閱讀題目信息,使學生由口到腦對題目進行分析,這樣便可降低學生解題的錯誤率。
比如,在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數學課時,就需要讓學生將手、口、腦相結合解決計算問題。有的學生在算加法的時候,將“+”號看成“-”號,還有的學生相反,這就使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出現了許多錯誤。而在計算題中,讓學生讀出算式,則可有效避免學生的理解錯誤,使學生改掉粗心的壞習慣。因此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將計算題中的算式讀出來,并列出計算豎式,通過調動學生的手、口、腦三個部分,使學生將題目計算準確。如“24+9”這個算式,需要學生讀出“二十四加九”,并在計算本上寫下該算式的豎式,之后計算出正確的結果“33”。再講妙算:24+9=24+(10-1)=24+10-1=33。不僅讓學生學會動腦,而且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這樣的形式,我們幫助學生逐漸在學習中改掉了粗心的陋習,使學生形成了認真讀題、認真做題的好習慣,學生在數學上的計算錯誤也越來越少了。所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手、口、腦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可以認真對待數學問題,減少學生因粗心造成的錯誤,這樣就可使學生在數學測試時,獲得理想的成績。
三、自主檢查數學作業
一些小學生在做完一道數學題后,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有的題目計算步驟是正確的,但是結果卻是錯誤的。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失掉不必丟失的分數。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檢查數學作業的習慣,讓學生自己在做完數學題的時候將計算計算結果帶入題目中進行驗證,以此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的解題能力與解題效率。
比如,在《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課,就需要讓學生在做完數學題之后,進行檢查,以免出現錯誤。其中,一道數學題目是“馬路一邊栽了25棵梧桐樹,如果每兩棵梧桐樹中間栽一棵銀杏樹,一共要栽多少棵銀杏樹?”許多學生在看到題目之后,便列出算式:(25-1)÷2=12(棵)。在這道題目中,算式就列錯了,如果學生不進行檢查,根本無法發現其中的錯誤。但是若我們將結果帶入到題目中,便能發現,將12棵銀杏樹間插在梧桐樹中間,只能插滿12個空位,但是25棵梧桐樹中間有24個空位。學生如果在紙上畫出草圖,便很快能夠理解這一題目的意思。因此,這一數學問題,學生是錯誤的。但是,若學生在檢驗數學問題的時候,發現題目的錯誤,便能夠及時改正,提高數學問題的正確率。所以說,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反復強調檢驗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自主檢查數學題目的好習慣,讓學生在計算完成后,自己再對數學問題進行檢驗,在檢驗的過程中,減少錯誤率。當學生形成這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之后,學生在今后做題時,便可降低錯誤,逐漸提升數學成績。
四、制定自主學習計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學習數學沒有什么規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教了什么數學知識,學生便學習什么數學知識。這種學習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制定短期的自主學習計劃,根據數學學習的內容,制定一周或一個月的學習規劃,這樣更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升。
比如,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下冊的數學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小學四年級下冊的數學知識制定自主學習計劃,提前預習數學課程,并將自己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出來,在教師授課的時候提出,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我在教授學生的時候,便在學期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將數學學科中的幾個單元做出學習規劃。以第一個單元為例,這一單元是“四則運算”,設計到加、減、乘、除四種運算知識,學生決定用3天的時間學習“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用4天的時間學習“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用2天時間學習“括號”這部分知識。于是,便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數學課程的相應內容進行預習,在預習的時候,將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以及做錯的問題摘抄下來,等我在上課講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進行重點學習,有的問題經過我的講解,學生便清楚明了地認識到了數學學習的錯誤,有的問題學生還是一知半解。于是,進一步提出他們的疑問。我便針對學生經常做錯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一來,學生便可在這一過程中,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知識,逐漸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不僅使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數學的好習慣,還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課上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問題,節約課程的學習時間,由此,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以提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的方式,培養學生形成數學學習習慣以提高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艷玲.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表現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2]周珊珊.小學低年級口算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杜秀花,張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調查——以江蘇省靖江市某小學中年級為例[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7,(05)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