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通過具有創新性與價值性的數學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好地體驗到數學實際應用的認知過程,使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讓學生自主領略數學學習為生活帶來的便捷,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方式 反思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初中數學教學方式已開始由最原始的傳統模式逐漸轉變為新型教學方式。同時,初中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也開始轉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積極性與實效性。以創新數學課堂教學引導方式入手,既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又注重學生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教師通過精心準備,構設出適合初中數學教學的方式,由教學模式展開、分層次遞進式的對數學知識進行強化和拓展,讓現代化的數學課程與科學化的教育思想更好契合,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實效。
一、培養教師端正的教學觀和學生正確的學習觀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任務。新型高效的數學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貼合實際、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學習資源及素材;為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能力建立起合作探究與交流探索的應用平臺,讓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更加直觀,更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身發展中不同的需求。
1.學生是數學教學中真正的主人
數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才是學習中真正的主人,在實際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同桌間交流、小組內的合作與探究或者是全班匯報交流等諸多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也為提高學生們的合作交流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例如,在對實際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七巧板”一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完全可以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出發,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來設計出具有其個人特色的七巧板內容,并能利用七巧板進行拼接最后完成成品圖形。學生通過巧思妙想,讓簡單的七巧板在他們的手中活了起來,獨具匠心的設計為一幅幅七巧板作品賦予了生命。小組內的合作交流為最后的作品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間的答疑解難,讓數學問題更有效的得到解決。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讓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變得更為鮮活,讓人耳目一新。
2.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角色的轉變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但傳統的傳道授業方式已隨著時代的發展正在進行新老更替。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由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初中生學習知識的指導者。改變其原先教師對于知識傳授過程中絞盡腦汁的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課堂中被動學習的地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和自主探索的領路人,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們的潛能,激發學生們的思維靈活度,讓學生在數學課程中收獲成功所帶來的欣喜與改變。
二、改進和創新數學教學方式,實現高效課堂
1.從激發學生興趣著手,提高數學課程學習參與度
興趣是學生們最好的老師,也是初中生在學習知識和提高生活認知度最有效的動力源泉。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而在近代的教育中,我們熟知的人民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結合教學經驗提出:“只要學生先有了興味,那么他們才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畢竟樂與學不可分”。甚至連先進的國外赫爾巴特學派的教育主旨也將學習興趣視為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必須借助的教學“保險絲”。通過多方認證,“好學”精神在實際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興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長效機制,從而讓課程教學參與度增高。
2.優質的數學教學方式體現在為學生的學習留有自由
思維的自由和開放活動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關鍵依據。初中生們均作為個體學習對象在課程中進行學習,他們應不僅受教于學習過程中的教師,更應受教于自身獨特的思維方法和完善的獨立學習能力。學生并不是課堂中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學習的積極實施者。從諸多的教育實例中也可以證明,真正高效的學習手段往往都不來自于教師的講授,而是基于在教師的有效指引下,學生透過思考與感悟出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學習方法。學生們通過合理的學習消化,讓數學知識更易于被掌握及運用。教師給予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的自由,讓他們主動地進行學習,通過不斷地研究和發現來糾正自己學習和接受新知時的不足和缺失。讓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突破原固有程序流程的限制,積極參與學習和自主發現提升,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在對數學課程《打折銷售》一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仍采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簡單的出示例題、分析解答、強化練習、總結方法等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教學,雖然學生也會學到解題技巧,但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上卻表現出諸多不足。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可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活動,來構建出一個教學情境,為學生留下自由思考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因“打折銷售”問題在學生們實際生活中筆筆皆是,所以教師為學生構建出一個專屬于數學課程的全新市場銷售環境,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營銷,真實模擬市場銷售中的進貨、定價、打折促銷等活動。讓學生們成為商店、超市的老板,高度還原的銷售體驗,從本質上激發出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因為在競爭意識的有力幫助下,“銷售冠軍”成了支配學生對打折銷售中所產生的諸多問題進行自主分析、探究計算并解答的主動力。讓數學知識直接作用于實際生活中,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留足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從而也讓學生更加認識到在打折銷售中所存在的諸如銷量與定價、打折與利潤之間的問題,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順暢與自然,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3.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
初中數學教師都習慣于僅利用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對課程教學進行設計與編排,反而讓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被忽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必須貼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構設出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和實現學生近期發展的教學方式與環節。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身,實現教學資源最大化。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至關重要
建立完善且具激勵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新教育課程標準實施的一個顯著特點。科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要聯系學生的基礎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考察,從而有激勵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大力促進初中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同樣,科學評價方式的使用也是數學教師有效改進教學方式和強化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通過激勵性的評價手段,培養出具有現代化和科學化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創新實踐型綜合人才,切實做到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健康成長。加強教師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評價運用,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更要注重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的發展和形成,關注原有基礎不斷完善改進,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與社會科學、生活技術等問題緊密相聯。關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開發與拓展,讓初中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意義及價值,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利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地情感體驗來讓學生發現和感悟數學知識的奇妙和魅力,從而掌握技巧摸清規律,擴大學生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索領域,激發巨大潛能,真正實現讓學生從數學知識走向生活細節,從實際應用走向社會認知的發展過程。
參考文獻:
[1]賈衍麟.基于“課堂觀察”工具的數學任務的設計與實施研究——以上海某中學Z老師課堂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