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師齊
摘 要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各種自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迅速占據(jù)了人們的業(yè)余生活。繼微信、微博、QQ空間之后,網絡直播以其“實時性”“直觀性”等優(yōu)勢,在自媒體平臺中脫穎而出,成為青年人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一新興社交平臺,將其與高職學生德育相結合,拓展思政教育的新路徑,是本文著力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 網絡直播 高職學生 德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3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ll kinds of self media platforms have sprung up, occupying people's spare time life rapidly. After WeChat, Microblog and QQ space, the network live broadcast, with its "real-time" and "intuitive" advantages, stands out in the self media platform and becomes the main channel for young people to receive inform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is new social platform, combine it with the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and the new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problem that this paper focuses on.
Keywords network live broadcas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mode
近年來,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興的社交模式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展,網絡直播依其獨有的直觀性,現(xiàn)場性吸引了當代年輕人的廣泛關注,筆者以所在學院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網絡直播使用情況。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595份,回收率99.1%,通過調查問卷得知,90%以上的學生會登陸網絡直播平臺,觀看直播,其中游戲類直播占55%,購物類直播占25%,學習教育類直播占10%,生活娛樂類直播占10%,其中30%的學生自己注冊有直播賬號,并擔任主播。同時80%以上學生的課余生活都會用來刷手機,看直播。而就“你是否接受網絡直播開展的思政教育”一問題,90%以上的學生表示,只要內容新穎有趣,會樂于觀看,由此可見,網絡直播這一載體在當代青年學生中具有廣大的受眾群,只要開辟利用好網絡直播平臺,則可以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新突破。
1 利用網絡直播進行思政工作的優(yōu)勢
(1)輻射面廣,傳播力度大。通過對網絡直播受眾對象進行年齡統(tǒng)計分析,90年以下的用戶占比50%以上,游戲直播平臺95后占比80%,由此可見,青年人是網絡直播平臺的主力軍。因此,運用網絡直播這種媒介進行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具有廣大的受眾群。一方面,利用網絡直播進行德育具有其獨有的新穎性,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直播當中,趣味性更強,讓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中央31號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chuàng)新,增強工作時代感和實效性。因此,在網絡高速發(fā)展的當今,高校思政工作更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善于掌握前沿思政教育工具。另一方面,網絡直播具有“直接性”和廣泛傳播性,“直接性”即能實現(xiàn)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直接對話,減少了信息在“多級”傳播中造成的損耗。同時,也打破了傳統(tǒng)面授時空桎梏,能讓多人同時段進行觀摩交流,這種溝通方式極大的降低了傳統(tǒng)思政工作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讓思政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與受教育者進行溝通,開展校園活動、公益活動的推廣,輻射面廣,影響力大。
(2) 互動性強,滿足個性化需求。網絡直播最大的特點即具有極強的互動性,直播的同時,可以通過彈幕進行交流,雖然隔著屏幕,但是受教育者仍能都感受到教育者的語氣、肢體語言,感官性極強,并且通過彈幕亦能第一時間和教育者進行互動交流,不僅僅能提出自己的觀點,還能了解到其他觀摩者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此種溝通方式較傳統(tǒng)的課堂更為自由和放松,性格內向的同學亦能克服直接面對面的緊張,大膽的在網絡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老師進行交流,學習氛圍更加活躍。
利用直播平臺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實現(xiàn)課堂反轉,實現(xiàn)教育角色身份的轉變。教育者成為學習活動的被評價對象,受教育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教育者要滿足受教育者的個性化需求才能達到課堂效果,改變了傳統(tǒng)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主導全場,受教育者被動接受的模式。利用網絡直播平臺,能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服務載體扁平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個性化需求。
(3)構建交流平臺,形成教育合力。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存在時空上的局限性,難以發(fā)揮教育合力。而網絡直播具有不受時間和地點束縛的優(yōu)勢,可以做到“隨時隨地”“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并且具有極強的便捷性,無需像傳統(tǒng)的授課、講座模式受場地、人員、時間等等的限制,一臺手機,一部手機就可以進行,并且時間上可以自由選擇,重復觀看,將碎片化的時間化零為整,學生們可以選擇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時間段進行學習,有利于保持學習興趣,同時也減輕了授課老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利用網絡直播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將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從校內資源上,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授課專題安排相應的優(yōu)質師資進行協(xié)同直播,例如,涉及專業(yè)課的內容,可以邀請校內名師進行直播,涉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則可以邀請資深學工人進行直播,通過直播形成合力,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校外資源上,可以利用知名專家或者行業(yè)能手等優(yōu)質社會資源,例如邀請名企的HR,或者某個高校的名師開設專題直播,這樣突破了時空的桎梏,進行了社會資源的共享,形成了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