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新課改的縱深推進,讓教師更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定式講授、知識灌溉、海量練習等傳統教學方式雖有助于學生顯性學力發展,使他們掌握解題方法,但也會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倦怠感和枯燥感,逐漸喪失自主探究能力,習慣于等待教師的講授。為此,應促進教改工作的持續深入,使學生具有數學思維能力,形成數學理解與探究意識。在此,筆者依據自身的執教經驗,立足于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展開對有效策略的探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引言:數學新課標提到“需關注學生一般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協調發展[1]”。為了摒棄應試思維,促進學生了解學科內涵,形成學好數學的自信,教師應關注對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有效教學互動,促進教師了解真實的學情,使教學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
一、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新課改更重視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實現教學相長[2]。中學數學既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事關學生們的高段學習,也將促進他們理性思維、抽象意識、邏輯思維及運算能力等取得進一步發展。為了化解初中數學的機械化教學問題,教師應著眼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取得更好發展、使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視角優化數學授課方式,創新施教理念。從而提升教學的水平與質量,使學生具有數學素養。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生活聯系,培養知識遷移能力
首先,隨著我國的教育現代化進程加速,對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重視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還應激發他們的數學興趣。從而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更集中,以便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師可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將生活化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翻轉課堂及思維導圖等相結合。在人教七上《正數和負數》的施教中,鑒于學生在小學高年級已經初步認識負數,教師可以生活化教學法,促進學生理解負數在銀行儲蓄、家庭生活收、支出記錄及天氣預報等的應用。通過列舉生活化應用的實例,加深中學生的數學理解,促進她們擁有數學思維能力。并且,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施以鼓勵教育,肯定她們在課堂練習中的進步,讓學生更具學習成就感,形成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引入趣味故事,促進學生積極探索
其次,為了提升初中數學的施教效率,教師還應使授課與青春期學生的心智發展、思維發展等有效融合。鑒于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還不夠全面。故此,教師可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可促進學生在多元引導中探思數學問題、透過趣味故事走進數學世界。同時,教師需精挑細選與教育內容高度相關的故事,其既能體現出人類對于數學規律的研究過程,并且應有助于對數學知識點的剖析。換而言之,教師可以借助數學小故事,降低教學難度,喚起學生對于數學的探索熱情,讓學生在聆聽數學小故事的過程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譬如:在人教七下《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前,我為學生講了“數學之王”歐拉發明坐標系的過程:他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如何確定事物位置,這時一只蒼蠅粘在蜘蛛網上,蜘蛛迅速地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噢!可以像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事物的位置。”通過故事講授,引出教學內容,直切教學主題。從而促進學生數形結合思維的發展,使他們增強對有序數對的理解。
(三)創設趣味情境,促使合作探究學習
再次,作為自然學科、技術科學的奠基學科,數學以其自然屬性來說是為生產、生活服務的。但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顯性學力的培養,使數學與現實相互脫離。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育他們探究意識的過程中,還應能夠體現學科特點,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里思考數學問題,形成數學素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符號融入到具化的教學情境中去,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3]。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施教中,可導入商場不同活動促銷方案,將應用題的文字表述轉化為具體問題。讓學生理解所列方程和關系式在實際問題中所蘊含的真實含義,探思如何購買更劃算,廠家做哪些活動更賺錢等。同時,情境創設不僅是對具體情景的再現,還要將數學的元素有效添加到課堂中去,可使學生在合作中發現數學問題,加深他們對學科內涵的認識。畢竟,缺乏數學元素和教學意義的情境創設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更無法起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
(四)拋出有效問題,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最后,在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教師應避免單一的口述教學,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他們具有創新精神與探究意識,使學生更具獲得感,認識數學學科的價值與學習意義。故此,教師可拋出有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其具有數學思維能力。
舉個筆者教學中的實例:在人教八下《勾股定理》教學中,我便基于學生已初步掌握勾股定理,為促進其能靈活應用,提出了這樣的思考問題:如何將一根長木棍在不放倒的情況下帶入我班?木棍最長米數不能超過多少?學生通過自主分析、聯系所學、合作測量,進行實踐分析,最終算出了木棍能進入班級的最長尺寸。此外,教師還可進行啟發教學,使學生多角度思考、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促進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
三、結束語
綜上,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與創新性,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教師具有“以生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端正課堂學習態度,增強施教的趣味性,通過生活化教學、合作教學、有效提升等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展開系統性學習,體會數學與現實間的聯系。從而提升學生探究熱情,讓其具有結合所學知識,在靈活運用中解決問題的意識。以便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思維,使其具有知識遷移能力,加深對數學學科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彭琨勤.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N].發展導報,2019(6):18.
[2]陳雅英.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上海教育,2020(5):20.
[3]張吉瑞.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老區建設,2018(3):25.